病理性Q波
病因

病理性Q波一般意义:

①Q波宽度≥0.04s;②Q波振幅大于同导联R波的1/4;③不该出现Q波的导联上出现了Q波。不该出现Q波导联出现电静止区域有:⑴aVL导联Q波幅度>1/2R,下壁Q波幅度>60%R;⑵Q波时间>0.02s,幅度>1/4R;⑶V1、V2导联出现q波;⑷V1、V2导联出现QS。传统意义上的Q波诊断标准,是对出现病理性Q波的MI的诊断,既然够标准化那么也就不难诊断。与此同时对于不够标准的又该怎样诊断呢?没有出现Q波的又没有症状、有了症状而没有Q波等无Q波的MI呢?因此,在传统意义病理Q波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等位性Q波的概念。

非MI性疾病所致的Q波或类似等位性Q波:

又称假性MI。非MI性Q波是指MI以外的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异常Q波。多见于Ⅱ、Ⅲ、aVF、V1~V3等导联,发生机制可能与心电轴偏移、心脏转位、心脏激动传导途径异常、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局限性的电静止、纤维化或其他成分代替心肌、室间隔肥厚及自主神经或间接刺激等有关,但不是MI导致的病理性Q波或等位性Q波。

常见的非MI性疾病有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挫伤、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硬皮病、淀粉样变性、原发性或转移性心脏肿瘤、肥厚性心肌病、左心室肥厚、右心室肥厚、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大量心包积液、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右位心、左室假键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