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细胞减少
检查

相关检查

大生化检查 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障学术会议修订的再障诊断标准如下:

①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②一般无脾肿大。

③骨髓检查显示至少一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应明显减少,骨髓小粒成份中应见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应作骨髓活检等检查)。

④能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难治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⑤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196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提出的再障诊断依据,经国内20多年临床实践,并经过两次修订,于1987年确定为我国现行再障诊断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2.一般无脾大。  

3.骨髓检查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  

4.能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5.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1)急性再障(AAA),亦称重型再障Ⅰ型(SAAⅠ):  

①临床表现: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严重感染,内脏出血。  

②血象:除血红蛋白下降较快外,须具备以下3项中之2项:  

A.网织红细胞。  

B.白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  

C.血小板。  

③骨髓象:  

A.多部位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如增生活跃须有淋巴细胞增多。  

B.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多。  

(2)慢性再障(CAA):  

①临床表现:发病慢,贫血、感染、出血较轻。  

②血象: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值常较急性再障为高。  

③骨髓象:  

A.三系或二系减少: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如增生活跃红系中常有炭核晚幼红比例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B.骨髓小粒脂肪细胞及非造血细胞增多。  

(3)病程中如病情变化:临床表现、血象及骨髓象与急性再障相同,称重型再障Ⅱ型(SAAⅡ)。  

目前国外沿用Camitta(1976)提出的重型再障(SAA)诊断标准:外周血中性粒细胞70%,即可诊断为SAA;未达到上述标准者为轻型再障(MAA)。近年来,不少学者将粒细胞典型病例诊断并无困难,可根据临床兼有贫血、出血、感染表现,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并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即可确定诊断。对少数不典型病例,可借助于观察病态造血、骨髓活检、造血祖细胞培养、溶血试验、染色体、癌基因、核素骨髓扫描等检查加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