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性赘生物
鉴别诊断

感染性赘生物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在心瓣膜表面附着由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感染病原体沉着而组成的赘生物。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指因细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有别于由于风湿热、类风湿、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等所致的非感染性心内膜炎。过去将本病称为细菌性心内膜炎(bacterial endocarditis),由于不够全面现已不沿用。感染性心内膜炎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发热、杂音、贫血、栓塞、皮肤病损、脾肿大和血培养阳性等。 

鲜红色乳头状赘生物突向尿道腔:尿道旁腺癌的症状,病变可能呈鲜红色乳头状赘生物突向尿道腔及尿道口。中下段尿道癌可能通过视诊或触诊检查而发现。

血栓性赘生物:赘生物是机体或器官内、外面在病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突出物的总称。血栓性赘生物多见于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可累及任何心瓣膜,主要影响二尖瓣和主动脉瓣。二、叁尖瓣的赘生物多位于心房面,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的赘生物多位于心室面。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瓣膜上无菌性赘生物形成,早期改变为瓣膜胶原在变态反应、维生素缺乏、血流动力学损害以及衰老等因素作用下,发生退行性变和基质水肿,继之瓣膜的内膜局部剥脱,使胶原和基质暴露于血流中,当抗体处于高凝状态时,血小板等易附着于其表面,形成非细菌性血栓性赘生物。病变多较表浅,局部常无炎症反应,赘生物一旦脱落可产生动脉栓塞征象。

Mcray对临床诊断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提出三联症: 

1.已知可发生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的疾病。

2.心脏出现杂音或新杂音或原有杂音发生变化。 

3.身体有多发性栓塞。

此外,静脉血栓症DIC实验室诊断以及多次血培养阴性,均有助于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若结合UCG发现赘生物则更有利于诊断。 

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