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仔细询问相关病史,收集相关临床资料。
2、密切对患者进行检查,清楚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可马上出现脸色苍白、休克等症状。
3、马上急性血常规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正常值进行对比,发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远低于正常值可初步诊断为急性贫血。
检查项目 | 正常值 | 检查费用 | 临床意义 |
骨髓各系细胞形态学检查 | (1)粒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50%~60%。 (2)红细胞系统: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 粒红比例(G/E):以粒细胞系的百分数除以...详情>> | 50-100元 | 异常结果: 增生极度活跃(有核细胞量显著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亢进,常见于白血病。 增生明显活跃(有核细胞量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 增生活跃(有核细胞中等量):反映骨髓造血功能基本正常,见于正常人骨髓象。 增生减低(有核细胞量减少):反映骨髓造血功能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型)。 增生明显减低(有核细胞量显著减少):反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型)。 需要检查的人群:主要有嗜眠、衰弱、乏力、疲倦、心悸、气促、头晕、眼花、耳鸣等一般性贫血的症状的人群。 详情>> |
血涂片 | 体内菌群的种类和比例正常,人体处于动态平衡健康状态,为阴性。 详情>> | 20-30元 | 异常结果 一、异常白细胞形态 1.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多见于严重感染及中毒,密切观察白细胞数量及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对判断感染的程度、病人抵抗能力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中性粒细胞的其它异常变化 (1)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多见于巨幼细胞贫血。(2)棒状小体――主要见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其它异常粒细胞 多是与遗传有关的异常形态变化。 3.异型淋巴细胞 ,多见于严重的病毒感染、过敏及中毒。其中发热、颌下及颈部多处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加、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的病人,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可能性较大。部分儿童血中也可见到某一类型的异型淋巴细胞,但不超过3%,无临床诊断价值。 4.涂抹细胞或篮状细胞,见于淋巴细胞白血病。 二、血液系统疾病可影响到红细胞的质量,特别是贫血病人,不仅其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而且会有相应特异的红细胞形态改变,表现在红细胞大小、形状、染色性质和内涵物的异常。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异型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常粒细胞,巨幼细胞贫血,淋巴细胞白血病,贫血等症状者。 详情>> |
相关检查:
骨髓各系细胞形态学检查血涂片就诊科室:
内科 血液科发病部位:
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