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史
要了解眼别、发病时间、详细症状。如角膜混浊伴眼红、羞明、流泪、磨痛,视力减退则为角膜炎症特征。如有外伤史应询问受伤的具体情况,如农作物致伤者,有可能是真菌感染。有角膜异物剔除史,角膜溃疡进展迅速者,要注意绿脓杆菌感染。若角膜混浊多为双眼,无刺激症状且有家族史,则有角膜变性之可能。曾有外伤或角膜炎史,无任何刺激症状,仅有视力障碍,则可能系角膜瘢痕。
二、体格检查
有些角膜病变是全身其他疾病引起的。如感冒可引起疗疹性角膜炎,带状疱疹可波及角膜,营养不良的婴幼儿由于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角膜软化症。因此应重视全身体检,有利于诊断。
眼部检查:可用手电配10倍放大镜检查角膜病变。详细病变尚需依靠裂隙灯显微镜配合荧光素染色进行观察。如角膜炎性混浊主要是细胞浸润和水肿,故混浊区边界不清,表面失去光泽伴睫状充血。若为角膜瘢痕,则无睫状充血,角膜混浊境界清,表面有光泽。荧光表染色炎症者着色,瘢痕由于上皮完整,无着色表现。在原白班基础上出现钙质沉着等,则为角膜变性或营养不良。
三、实验室检查
1.刮片及培养。角膜溃疡刮片迅速了解致病菌,结膜囊分泌物做细菌或真菌培养。
2.细胞学检查。溃疡刮片细胞学检查,病毒呈立体椭圆形。荧光显微镜下感染的细胞浆及核呈黄绿色荧光。
3.血清学检查。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有意义。
四、器械检查。裂隙灯显微镜配合荧光素染色检查有助诊断。
检查项目 | 正常值 | 检查费用 | 临床意义 |
维生素A结合蛋白(RBP) | ELISA法、RIA法 男:36~56mg/L(36.0~56.0μg/ml); 女:26.7~57.9mg/L(26.7~57.9...详情>> | 20~60元 | 异常结果 1、降低: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肝疾病(如除外营养过剩性脂肪肝)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低蛋白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阻塞性黄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感染,外伤等。 2、升高: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硬化、糖尿病肾脏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引起的肾功能不全,营养过剩性脂肪肝,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详情>> |
眼及眶区CT检查 | 可帮助检出: 1.眶内肿瘤 (1)眶内原发性(良、恶性)肿瘤。 (2)眶内继发性肿瘤。 (3)眼球肿瘤包括原发性和转移...详情>> | 500-1000元 | 1.可显示各类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范围,某些肿瘤还可确定其性质。 2.对金属及非金属异物可清晰显示,并且能准确定位。 常见眶内病变CT征象 1.良性肿瘤:眶内良性肿瘤CT扫描多显示为圆形、类圆形、椭圆形高密度占位病变,边界清楚,内密度均质(指肿瘤内密度在CT片上均匀一致),如海绵状血管瘤、神经鞘瘤、泪腺良性多形性腺瘤。因肿瘤长期缓慢增长可引起眶内压增高,CT可显示眶腔普遍或局部扩大。 2.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呈浸润性增长,CT扫描常显示肿瘤边界不清楚,形状不规则,常合并骨破坏,如副鼻窦癌眶内侵犯。但有些眶内恶性肿瘤显示类似良性肿瘤的CT征,如形状类圆形、边界清楚、内密度均质、无明显骨破坏等,常见的包括横纹肌肉瘤、淋巴瘤、泪腺腺样囊性癌等。 3.炎性假瘤:炎性假瘤是常见的眶内占位病变,CT显示病变多位于眶前部,并附于或包裹正常结构如眼球、眼外肌或视神经。病变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部分弥漫性炎性假瘤可波及眶内所有结构,呈全眶腔弥漫性密度增高,眶内正常结构均被遮盖。 4. 血管畸形:常见的眶内血管畸形是静脉性血管畸形,也称静脉性血管瘤。因病变范围常较广泛,CT显示眶内病变呈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且范围较广泛的高密度占位病变,但也有单个的血管畸形性病变。病变内常合并有静脉石,这对诊断非常有帮助。 5.骨增生:骨增生即骨肥厚。眶内能引起骨增生的病变主要包括蝶骨嵴脑膜瘤和骨纤维异常增生症。前者CT显示蝶骨嵴(眶外壁)肥厚,邻近的眶内或颅内有软组织块影。后者为广泛骨增生,常累及额骨、眶外壁、筛骨、眶顶、上颌骨等,病变边界不清楚,眶内或颅内无软组织块影。 6. 骨破坏:一般见于恶性肿瘤、转移癌,也见于肉芽肿性病变。CT显示骨壁呈不规则骨缺损,或呈虫蚀状、蜂窝状,骨破坏邻近有软组织块影。 7. 钙化:钙化在眶内肿瘤中虽不多见,但具有特征性诊断意义。钙化分两种一种为血管内钙化,因其呈圆形,也称静脉石,主要见于静脉血管瘤,静脉曲张,少见于海绵状血管瘤等病变。另一种是不规则钙化,见于脑膜瘤、泪腺上皮性恶性肿瘤、神经鞘瘤等。 8. 骨缺失:一般是某种先天性病变引起骨发育不良所致,如神经纤维瘤病的眶外壁或眶顶骨缺失、眶上裂明显扩大。CT显示骨缺失的边界清楚,圆滑,周围一般无软组织块影。 9.骨折:骨折CT较容易诊断。但注意有时筛骨纸板、眶下壁因骨壁菲簿,甚至无明显线状骨密度影,不要误认为骨折。临床上常见的包括各种眼眶底、眶内壁的爆裂性骨折,严重的还有眶外壁、颧弓、上颌骨骨折。分析眼眶爆裂性骨折时,应注意骨折面积大小(骨折面积愈大,眼球内陷机会愈多。骨折面积小,不易引起眼球内陷,但可导致复视)、有无眶内软组织、眼外肌疝出或嵌塞。 10.甲状腺相关眼病:甲状腺相关眼病也称Graves’病,这是最常见的单侧和双侧眼球突出原因。临床上有眼睑退缩、上睑迟落等一些典型体征。而CT在疾病的不同时期显示出不同的形态学的改变,主要CT征包括眼球突出、眼外肌肥厚、脂肪垫扩大,其中以眼外肌肥厚最常见。其受累频率依次是下直肌、内直肌、上直肌和外直肌,晚期提上睑肌、上斜肌均肥厚。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眼外肌肥厚特征为以肌腹梭形肥厚为主,边界清楚。但当下直肌肥厚做水平CT扫描时,易误诊为眶内肿瘤,此时应做冠状CT鉴别。 11.其它继发性改变:(1)眶腔扩大 任何长期眶内占位病变均可造成眶腔普遍或局部扩大。成年人病史多在一年以上,儿童眶内占位病变3个月即可出现眶腔扩大。(2)眼球变形眶内硬性病变或生长较快的肿物可至病变接近的眼球壁变形,甚至呈“帐蓬状”。(3)眶内正常结构移位 眶内膨胀性生长的肿瘤可致眼外肌、视神经发生移位。 12.. 眶内正常结构的增粗或肿大眶内一些正常结构可因某种原因致增粗或肿大,如眼外肌、视神经眼上静脉、球后脂肪。这些病变也是眼球突出较常见的原因,但常被临床医生所忽视。 13. 眼外肌肥厚 眼外肌肥厚在眼部CT中较常见,主要原因包括甲状腺相关眼病(Graves’病)、炎性假瘤、外伤、寄生虫等病变。 14.视神经增粗 视神经可因肿瘤、炎症、压迫等病因而增粗。 15. 球后脂肪垫增厚 此征临床易忽视,临床常因眼球突出而作CT检查。但CT仅显示眼球突出,并无占位病变、肌肉增厚等其它征象,实际这就是球后脂肪垫增厚。此征虽无特殊意义,但常见于甲状腺相关眼病、眶内轻度慢性炎症等病变。 详情>> |
相关检查:
维生素A结合蛋白(RBP)就诊科室:
五官科 眼科发病部位:
头部 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