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外头痛
颅外头痛介绍
颅外头痛需做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生化、电解质及细胞学检查:可了解血液细胞及生物化学的改变及其与头痛的关系。

2.脑脊液检查:对蛛网膜下隙出血及颅内炎症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检查

根据具体情况作脑电图、脑超声、放射性核素脑扫描、脑血造影等检查。影像学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脑部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如CT扫描、MRI等对脑组织均有较强的分辨力,故对血管病变(如血管畸形、脑动脉瘤)及占位性病变(脑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帮助,它可显示病变部位、大小、受累部位结构改变及其周围脑水肿程度,脑室受压情况等。磁共振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较CT佳。经颅多普勒超声波检查(TCD)能穿透颅骨,直接获得颅内动脉血流信息,对诊断脑血管疾病及脑内血循环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CT、MRI及TCD均为非侵入性检查方法,易为病人接受,是目前诊断脑部病变的重要手段。

建议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 正常值 检查费用 临床意义
脑电图检查 正常脑电图可分以下四型α形脑电图、β形脑电图、低电压脑电图、不规则脑电图。 正常人的脑电图根据频率及波幅不同,可以分为α...详情>> 100-150元

异常脑电图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异常。

(1)轻度异常脑电图 α节律很不规则或很不稳定,睁眼抑制反应消失或不显著。额区或各区出现高幅β波。Q波活动增加,某些部位Q活动占优势,有时各区均见Q波。过度换气后出现高幅Q波。

(2)中度异常脑电图 α节活动频率减慢消失,有明显的不对称。弥散性Q活动占优势。出现阵发性Q波活动。过度换气后,成组或成群地出现高波幅δ波。

(3)重度异常脑电图 弥散性Q及δ活动占优势,在慢波间为高电压δ活动。α节律消失或变慢。出现阵发性δ波。自发或诱发地出现高波幅棘波、尖波或棘慢综合波。出现爆发性抑制活动或平坦活动。

脑电图异常对下列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1)意识障碍性疾病(嗜睡、昏迷等)。

(2)颅内占位性病变包括脑肿瘤、脑脓肿、脑转移癌和慢性硬膜下血肿等。

(3)癫痫。

(4)颅脑外伤脑震荡、脑挫伤等。

(5)脑血管病脑出血、脑血栓。

(6)颅内炎症和脑病病毒性脑炎。

详情>>
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 儿童:200~400mg/L。 成人:150~450mg/L。 详情>> 10-20元

异常结果

1、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而细胞数不高,呈细胞―蛋白分离现象,蛋白增高程度不一,通常为1~5g/L。一般在症状出现后的一周末蛋白开始升高,在第三周末蛋白含量最高,以后又逐渐下降,可能是急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2、蛋白增高,蛋白含量常在0.8~2.5g/L,有的高达9.5g/L,是慢性感染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3、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正常或轻度升高,0.4g/L以下者38.8%,0.4~1.0g/L者45.7%,1.0g/L以上者15.5%,最高达到4.8g/L可确诊急性脊髓炎。

4、蛋白早期轻度升高,1周后增至1.0~1.5g/L,持续3~4周后逐步恢复正常。可能患有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

5、蛋白定量每升数克至10余克,放置一旁可自行凝固,称自凝现象。一般阻塞越完全、阻塞时间越长、阻塞水平越低,蛋白含量就越高。肿瘤压迫性蛋白含量高,尤其是神经鞘瘤,其蛋白含量比其它肿瘤为高。是脊髓压迫症。

6、脑脊液透明或呈毛玻璃状,标本放置数小时后有白色纤维膜形成。蛋白含量中度升高,约1~2g/L,也有高达5.0g/L,可确诊结核性脑膜炎。

7、细胞数正常而蛋白含量高则较符合脑室内或脑表现肿瘤及神经鞘瘤。

8、蛋白含量高,这种情况在出血后2~3周仍可见到,是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9、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升高,是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若有明显的升高,且无椎管梗阻,则提示神经根受累。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的人群。

详情>>
收缩↑
颅外头痛可能的疾病
可能的疾病
伴随症状
就诊科室
  • 枕大神经痛
  • 不能转颈 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

    [详细]
  • 内科 神经内科
  • 头痛
  • 鼻旁窦发育不良 搏动性头痛 癫痫性头痛...

    [详细]
  • 内科 神经内科
颅外头痛相关问答
咨询医生:
温馨提示
相关症状
好评医生

主治疾病:3

所在医院:3 3

主治疾病:

所在医院:

主治疾病:h

所在医院:h h

主治疾病:h

所在医院:h h

主治疾病:

所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