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痛
身痛介绍
身痛需做检查

在诊断多处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时,必须依靠患者有无其他症状,在结合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通过分析并且要有选择地采用一些决定性的辅助性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有特异性的多种检查手段,根据检查的结果大致可以作出诊断。

一、病 史

首先要了解多处疼痛出现的时间久暂、疼痛的性质,是否存在诱发因素,因为许多疼痛的出现或疼痛的加重可有明显的诱发条件和因素。如功能性疼痛在潮、湿、凉的环境中易发作:韧带损伤及炎症在某种体位时疼痛明显加重。在观察到多处疼痛症状的同时,注意有否伴随症状,每种疼痛性疾病都伴有各种程度不同的伴随症状,掌握这些伴随症状及程度在诊断中非常重要,它可以使诊断局限到某类疾病或某个疾病。采集病史问诊至关重要,这是了解病情,明确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第一步,也是提示检查方向和寻找病源的依据。

二、体格检查

对于多处疼痛症状为主的疾病,其体格检查不能只局限在疼痛部位的检查、要进行比较全面的检查,首先要视诊,疼痛部位的视诊是在充分暴露下进行的。观察疼痛部位是否有肿胀,皮肤颜色是否有改变、局部血管有无怒张。有无肌肉萎缩、肌肉痉挛。局部触诊寻找压痛点,诱发点,分析疼痛的深度,范围,程度及邻近组织的关系和疼痛性质以及皮肤的温度,肌张力和肌力是否正常,运动检查是通过主动与被动活动检查的四肢后干、关节、肌肉、肌腾产经及血管的功能是否正常。通过检查正确记录活动范围,程度等。运动检查是疼痛鉴别诊断中较难掌握的一种方法,也是知识面最广且最容易出现错误的检查方法。因此,对每一项运动要详细了解运动的机理,此项运动有哪些肌肉参加以及所属的神经支配。多处疼痛的诊断过程中,测量作为辅助性检查,主要包括血压。体温、体重、肢体的测量。

三、实验室检查

多处疼痛的疾病,必须要做相应的多项实验室的检查,从中可以得到诊断依据。对骨质引起的多处疼痛,要做骨矿的测量,了解血清钙磷的变化。对于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除了做上述检查及碱性磷酸酶的检查外,还可以做骨钙素的测量,骨钙素是测量骨转换比较敏感的指标,在骨形成中具有特殊性的标志物。疑有多发性骨髓瘤者可检查骨髓、血浆蛋白、尿蛋白(本一周蛋白人对肌肉病变而导致的多处疼痛,酶系统的检查十分必要,如谷草氨基转移酶、肌酸磷酸激酶、醛缩酶等。对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多处疼痛,血液检查,免疫反应方面的检查和培养方法是常用方法。

总之,在疼痛性疾病的诊断中,实验室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亦是整体诊断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查项目要从临床的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的选用,避免盲目滥用。例如,血常规可帮助鉴别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疼痛的疾病,还可协助判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轻重及有无活动;血沉是最常用的观察风湿热及结核病有无活动及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判断机体有无炎症及炎症类型,以疼痛伴有肿块的患者,常用血沉判断肿块性质。也可判断某些疼痛是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血浆尿酸测定对痛风引起的疼痛有独到的诊断意义;由肿瘤引起的多部位疼痛,应当检查碱性与酸性磷酸酶人反应蛋白及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凝集试验等均是多处疼痛需要检测的项目。

四、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肌电图检查

1、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法也是诊断骨痛的一个手段,因为骨显像是反应骨代谢的生理生化过程,而在这一过程尚未引起骨结构和外形的改变时,骨扫描即可显示出来,而X线片检查,只有当骨结构的密度发生改变时才可能查出来,因此,对骨骼疾患的早期诊断是有独特的优越性。

2、肌电图问MGX是通过描记神经肌肉单位活动的生物电流来判断所检查的神经肌肉功能状态。可用来协助诊断肌肉病变引起的多处疼痛。

五、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疼痛性疾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发展迅速,多种现代化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推出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的有下列几种。

(一)X线平片

X线平片通常被作为影像诊断的初步检查手段之一,对大多数骨关节疾患,依据平片表现可做出定性、定量、定位诊断的意见。但是平片的缺点是不能动态观察器官功能情况,平片亦是脊柱,四肢骨与关节系统主要的检查方法。

(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CT的显像原理不同于一般的 X线照相,并不是靠组织或器官对X线吸收差别,而对胶片感光强弱不同,从而产生黑白影像。CT则是采用探测器代替胶片,其灵敏度大大提高。摄影时,以狭细的X线束或扇形X线未来扫描身体的某一部位,由电子计算机连续计算薄层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再由组织的微细吸收差别,经信号转换装置显示出不同组织及病变结构像,从而对多种疾患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肢脊柱部位的疼痛,CT检查是常常被采纳的方法。四肢和脊柱CT扫描主要是横断扫描,所以应对不同部位的横断面解剖应当非常熟悉,即要建立横断面的解剖概念,个别加以纵断面及不同轴线的断面解剖,这样才能区分正常与病变的区别。

(三)磁共振(MR)

磁共振的出现是继CT之后医学像影学的又一进展。磁共振(MR)原称核磁共振(MRI),为了防止人们对该系统有核损害的误解,现改称为磁共振(MR)人磁共振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而产生影像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临床应用表明,磁共振是一种有效而且用途广泛诊断准确的先进影像学技术。在神经系统疾患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在很多方面比CT更具有独到之处。多处疼痛,特别是骨骼疾病的MR检查,是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MR使全身的肌肉情况和骨骼疾病有可能在还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时被发现。正常的肌肉不仅在T1-;动权自旋回波像上呈均匀灰色信号,而且质子密度像和T2动权像上也呈均匀灰色信号。对四肢肌肉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从均匀或非均匀性改变及对称或非对称性改变。

1、I型 全身均匀性肌改变,见于下列疾病:①早期肌炎;②神经性肌萎缩;③酒精性肌病;④糖尿病性肌病;⑤可的松肌病;○6缺血性肌病;○7线粒体性肌病;○8尿毒症性肌病;○9高龄。

2、II型 所有肌群广泛脂肪变,见于:①晚期Duchenne肌营养不良;○2末期肌炎;○3双侧性脊髓灰质炎。

3、III型 非均匀性对称性病变。见于:①胶带肌营养不良和进展期肌炎;②Pompe肌病(神经肌肉变性)③中心核性肌病;④家族性低血钾性瘫痪。

4.、型 非对称性非均匀性改变。见于:①脊髓灰质炎;②外伤、出血、废用性萎缩;③肿瘤。

MR对颅脑及脊柱病变,关节疾病的检查均显示其先进性。准确性。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实为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

建议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 正常值 检查费用 临床意义
尿肌红蛋白(UMb) 定性阴性。 定量<4mg/L。 详情>> 20-50元/项

阳性(或升高)

(1)遗传性McArdle综合征(肌磷酸化酶缺乏性糖原贮积病)。

(2)缺血性急性心肌梗死、动脉阻塞。

(3)过度体力活动行军性肌红蛋白尿症、蹲跳综合征、前胫骨综合征、电休克、抽搐、癫痫发作等。

(4)代谢性肌红蛋白尿症Haff病、酒精中毒、海蛇咬伤、一氧化碳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钾症、高热和全身感染、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5)挤压综合征。

(6)进行性肌肉疾病活动期(50%患者)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详情>>
体温测量 口腔温度是36.5℃至37.5℃,腋下比口腔低0.5℃,肛门比口腔高0.5℃。 详情>> 1-5元

体温测量可以用于临床疾病的预防、诊断。

异常结果口腔温度不在36.5℃至37.5℃,腋下不在36-37℃,肛门不在37-38℃。

需要检查的人群自己感觉忽冷忽热、全身发红、发热的人群,血糖过低的人。

详情>>
常规体检 1. 内科 有无异常胸廓。无罗音与炎症等 肝脏质软,无压痛,脾脏无肿大。肾脏无硬块。血压正常。 2. 外科 各浅表淋巴结无异常增大...详情>> 200-300元

异常结果:

1. 内科

(视、触、叩、听) 胸廓有无异常胸廓。

肺与胸膜有无罗音与炎症等,帮助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病变。

心脏及早发现心脏疾病。

肝脏通过触及肝脏的质地,可以了解肝脏的性质,慢性肝炎时质韧,肝硬化肝脏质硬,有无压痛,判断肝脏是否病变。

脾脏是否肿大或肿大的程度,帮助了解无感染、充血、肿瘤等。

肾脏大小、硬度及移动度等,预防肾肿瘤。

血压测定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判断高血压及低血压。

2. 外科

淋巴结各浅表淋巴结异常增大等,提示进一步检查淋巴结相关项目。

甲状腺可及早发现囊肿,肿瘤等。

女性乳房有肿块 可提示小叶增生,乳房癌等。

肛门可及早发现痔,肿瘤等。

皮肤有无皮疹、藓病等皮肤病。

眼科了解眼睛的屈光度。

角膜注意透明度,有无白斑,溃疡等。

巩膜注意有无黄疸,脂肪沉着。

辩色力了解有无色盲、色弱。

3. 五官科

耳简易听力检查鼻有无肿瘤的产生。

咽诊断有无急慢性咽炎。

鼻判断急慢性鼻炎有价值。

舌观察舌质,舌苔。

扁桃体有无充血,肿大,溃疡等。

4. 心电图:心电图图样异常可能是各种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室肥大,心肌病等。

5. B超:对肝、胆、胰、脾、肾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6.胸透:及早发现胸部肿瘤。

7.血常规。

红细胞:贫血或异常增多。

白细胞:有无感染、放射性损伤、过敏性疾病等。

血小板:了解造血功能,出血时间的评估等。

8. 尿常规:颜色偏黄,透明度低可帮助发现肾病,糖尿病等。

9. 血脂 (甘油三脂 +胆固醇)测定了解体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在体内水平,指导日常饮食及治疗。

10.肾功能 (尿素氮 +肌酐)反映肾功能情况。

11.肝功能

乙肝表面抗原 通过乙肝抗原的检查,可可了解是否携带乙肝病毒。

谷丙转氨酶 检查肝功能的主要指标,了解肝脏有无损伤。

乙肝二对半 通过乙肝抗原、抗体的检查,是否存在大三阳、小三阳的情况。

12. 癌胚抗原 对消化道肿瘤的检查有帮助。

13. 尿酸:痛风的早期可有血尿酸的偏高。

14. 血粘度:反映血液粘稠度 提示血栓的形成。

15. 高低密度脂蛋白:可以提示血管硬化的症状。

需要检查人群:体质较差尤其是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精神病和肿瘤等带有遗传倾向疾病家族史的人群,中老年、已婚妇女。

详情>>
展开↓
收缩↑
身痛可能的疾病
可能的疾病
伴随症状
就诊科室
  • 黄热病
  • 鼻出血 便秘 齿龈出血 蛋白尿 呃逆 恶心...

    [详细]
  • 传染科 
  • 脑炎
  • 恶心 乏力 脑膜刺激征 身痛 头痛 意识障...

    [详细]
  • 内科 神经内科
  • 风寒犯肺
  • 鼻塞 恶寒 紧脉 流清涕 气喘 舌苔薄白 ...

    [详细]
  • 中医科 中医综合
身痛相关问答
咨询医生:
温馨提示
相关症状
好评医生

主治疾病:1

所在医院:1 1

主治疾病:

所在医院:

主治疾病:h

所在医院:h h

主治疾病:h

所在医院:h h

主治疾病:

所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