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高热
反复高热介绍
反复高热需做检查

一、全面仔细体格检查

1、检查要详细全面,结合病史及症状,再作深入检查。

2、口腔在不少发热患者中,常见有病理改变。如扁桃体炎可见扁桃体红肿或有脓性分泌性,疱疹性咽炎在咽部等处可见疱疹及溃疡,麻疹早期颊粘膜有科氏斑,白喉可见咽及扁桃体有白色假膜等。

3、注意皮疹的分布与形态。全葡菌败血症、链球菌感染常见有猩红热样的皮疹,血液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皮肤可有出血点,风湿热可见环形红斑,病毒感染、 结缔组织病、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组织细胞增生症X、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及许多药物都可出现皮疹,但其形态和出现规律各异。

4、高热时精神状态良好者,常轻度感染。如嗜睡,精神萎靡,神志不清,有脑膜刺激征者,提示颅内感染。婴儿颅内感染早期,脑膜刺激征常不明显,但表现神志淡漠、嗜睡、烦躁不安、囟门紧张或饱满等,须警惕颅内感染。

5、肝脾肿大常见于白血病、结缔组织病、肝胆系统的炎症、伤寒、败血症、疟疾、肿瘤等。周身淋巴结肿大可见于血液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支原体感染、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等。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应注意查找邻近部位有无炎性病灶。

二、实验室检查

先作一般检查,根据一般性筛选结果,再决定进一步检查项目,尽量避免无目的“撒网”式检查。

血、尿、粪常见检查为筛选的首选项目。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多考虑为细菌性感染;减低者则偏重于病毒或杆菌感染。若怀疑败血症、肠道及 泌尿道感染,需分别送血、粪、尿培养。各种穿刺液除常规检查外,有时需送培养或涂片检查。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皮肤瘀点及脑脊液涂片检查可找到脑膜炎双 球菌,疟疾患儿血涂片可查找疟原虫,白喉伪膜涂片检查白喉杆菌。

必要时检查肥达氏反应、外斐氏反应、嗜异性凝集试验冷凝集试验等,有助于鉴别诊断。风湿热或类风湿病分别进行抗链球菌溶血素O或类风湿因子检 查。疑病毒感染有条件者,可行免疫学方面的早期快速诊断检查。免疫缺陷病致反复感染者可作血清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免疫与补体测定。血液病宜做骨髓像检查。怀 疑结核病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怀疑胆道感染者作十二指肠引流液的检查与培养,经常可获得有意义的结果。总之,可按病情需要进行有关检查,但需注意分析检查 结果时,要摒除由于取样或操作过程等误差与污染而致的假阳性或假阴性。

三、X线及其它检查

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肺与胸部疾病的诊断。其它如恶性肿瘤,可根据部位选作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放射性同位素、B型超声波、活体组织等检查,也属必要。

建议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 正常值 检查费用 临床意义
肥达氏反应 O∶O~1∶80(0~1∶80)。 H∶O~1∶160(0~1∶160)。 A∶O~1∶80(0~1∶80)。 B∶O~1∶80(...详情>> 40-60元

(1)升高:

①O、H凝集价均升高,可诊断伤寒。

②O及A、B、C其中之一凝集价升高时,可诊断副伤寒甲或乙或丙型。

③H凝集价升高而O凝集价不高者。

A.曾注身接种伤寒疫苗者。

B.曾患过伤寒病者。

C.极少数伤寒患者因O凝集价被Vi抗原影响而不增高。

D.其他沙门菌属感染者。

(2)注意事项:

①发病第1周者50%阳性,第2周者80%阳性,第4周者90%以上阳性,故应多次检查,若凝集价随病程递增,才有诊断价值(病程早期和晚期)。

②阴性反应亦不能排除伤寒,约有10%伤寒病人的肥达反应始终为阴性。

③应同时作血、骨髓、尿、粪细菌培养。

详情>>
血常规 1、红细胞(RBC):男性为 4.0X10^12~5.5X10^12/L,女性为3.5X10^12~5.OX10^12/L。   2...详情>> 20元

红细胞计数(RBC)(单位:10^12/L)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红细胞压积(HCT)(单位:%)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脱水、大面积烧伤,补液的参考值;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单位:fL)

大于正常值,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甲状腺功能低下;小于正常值,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全身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单位:%)

大于正常值,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贫血的分类;小于正常值,比正常人的红细胞更整齐,临床意义不大。

 

详情>>
收缩↑
反复高热可能的疾病
可能的疾病
伴随症状
就诊科室
  • 胰腺囊肿
  • 便秘 恶心 反复高热 腹膜炎 腹水 腹痛 ...

    [详细]
  • 外科 普外科
反复高热相关问答
咨询医生:
温馨提示
好评医生

主治疾病:2

所在医院:2 2

主治疾病:

所在医院:

主治疾病:h

所在医院:h h

主治疾病:h

所在医院:h h

主治疾病:

所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