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溢
鉴别诊断

一、泪道通畅的泪溢

临床常遇到,对此类患者,经泪道冲选通畅,往往忽略进一步寻求泪溢的病因。

(一)下泪点位置异常

维持正常的导泪功能,上、下泪点相比较,主要依靠下泪点。因此下泪点的位置异常可以弓起泪溢。

1、下泪点外翻 正常泪点浸于泪湖中,并与球结膜相碰,即使令患者向上看,如果不扳开下睑是不会看到下泪点的。这种紧密的接触是维持正常吸引泪液功能的先决条件。通过视诊即可观察到泪点的位置。尽管泪道冲洗通畅,也难以导流泪液而引起泪溢。引起下泪点外翻的原因很多,如先天异常、瘢痕性睑外翻、老年性睑皮松弛、面神经麻痹。特别是很轻微的面神经麻痹常被忽视,此时让患者笑一笑便可发现。

2、下泪点内翻 常因内翻倒睫、各种原因的睑球粘连,使下泪点内卷,虽冲洗泪道通畅,但也可导致溢。此种情况多与内翻倒睫刺激,引起反应性泪液分泌过多的流泪同时存在。

(二)排泪的吸收功能不良

此种泪溢常被忽视。患者主党流泪,但无泪点大小及位置异常,冲洗泪道也通畅。需进一步通过泪囊碘油造影排除泪囊瘢痕性缩小、泪囊扩张无力、泪囊壁增厚所致无弹性。还应除外眼轮匝肌无力所致排泪功能不良。这四种情况都可破坏排泪机制而造成泪溢。后者常在面瘫尚未发生明显睑外翻及下泪点外翻以前,即引起泪溢。泪囊肿瘤早期也可出现泪溢症状。此时泪道仍通畅,只是影响到泪囊的排泪功能所致。经泪囊碘油造影可获诊断。  

二、道阻塞或狭窄的泪溢

泪道阻塞多发生在泪点、泪小管、泪囊与鼻泪管交界处,以及鼻泪管下口。

(一)泪点狭窄或阻塞

可以是先天的,或由于外伤、炎症所致瘢痕形成。视诊可见泪乳头处泪点狭窄或闭锁,即在泪点处形成一白色小突起,或根本无泪点痕迹。

(二)泪小管阻塞

为常见病。特别是内侧段泪小管,总泪管及其进人泪囊处。原因有先天畸形、炎症后瘢痕、创伤等。泪道冲洗不通,液体自原泪点反流。泪道探术泪小管处有阻力或不通,即可确诊。

泪小管炎较少见。炎症期充血肿胀,导致泪道狭窄或阻塞而致泪溢。泪小管炎常合并泪小点炎症,多由慢性结膜炎扩展而来。有时常将泪溢归因于结膜炎而忽略了泪小管的病变。泪点部肿胀是惟一可以观察到的。肿胀的泪乳头充血突出,有时被误诊为麦粒肿。此时泪道冲洗常不甚通畅,一旦炎症消退,泪溢症状自然消失。

(三)鼻泪管阻塞

多由鼻炎上延,使鼻泪管阻塞。主诉泪溢,压迫泪囊部无分泌物自泪点溢出,冲洗泪道不通。泪道探术有助于诊断。

(四)慢性泪囊炎

是一种常见疾病。女性多于男性。由于鼻泪管阻塞造成泪液储留于泪囊中,是引起泪囊炎的先决条件。患者主要症状是泪溢,常伴有该侧的慢性结膜炎。外观多正常,有时泪囊区有轻度隆起,压迫泪囊区可见黏液、黏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反流。当泪小管也有阻塞时,分泌物可积存于泪囊中,使泪囊形成球形部液囊肿。此时泪囊区有球形隆起,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压之囊性感有弹性。如用力压,其内容物自小泪点排出或经鼻泪管排至鼻腔。但不久又复充满,重又形成囊肿。需和肿瘤或寒性脓肿相鉴别。泪囊肿瘤经泪囊造影可显示肿物阴影,且无黏液或脓性反流物,活体组织检查对肿瘤及结核诊断最可靠。泪囊区皮脂腺囊肿位置较浅,与皮肤粘连,冲洗泪道通畅,较易鉴别。

(五)新生儿泪囊炎

又称先天性泪囊炎。可发生于泪囊与鼻泪管交界处至鼻泪管下口之间的任何部位。是鼻泪管形成过程中,泪道原基上皮柱分段管化时未能完全开通,即先天性鼻泪管未开通,使泪液和细菌满留在泪囊内,引起继发性感染所致。约有2%-4%的足月产婴儿有此种膜性阻塞。

但大多数残膜在生后4-6周自行萎缩而恢复通畅。Cassady(1952)报告73%出生时不通,平均生后3周半自行开通。一般从生后10d或更长时间开始,先有泪溢,逐渐变为脓性分泌物,常被误诊为结膜炎。压迫泪囊区有脓性分泌物反流者即可诊断。

(六)泪道肿瘤

1.泪小管肿瘤 主要有炎症性肉芽肿,次为乳头状瘤,可以引起泪道阻塞而出现泪溢。

2.泪囊肿瘤 罕见。早期主诉泪溢,这是因为泪囊壁肿瘤细胞浸润,失去弹性所致。泪道冲洗试验畅,偶有疼痛,有时从泪点反流血性分泌物。常被误诊为慢性泪囊炎。X线泪囊造影,显示泪囊扩张、移位或曲线异常。若泪囊区有肿块形成,应和泪囊部液囊肿相鉴别。若肿瘤波及皮肤,形成溃疡,局部可触及淋巴结,甚至可有转移。需和泪囊区表面皮肤肿瘤鉴别,后者泪道冲洗通畅,泪囊造影正常。

流泪是以泪液经常溢出睑弦而外流为临床特征的眼病之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