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结痂
化脓结痂介绍
化脓结痂需做检查

1、病程长,超过一年,可持续几年至几十年不愈。  

2、乏力,肝区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持续存在,出现肝脾肿大,质地变硬,消瘦,面色萎黄或灰暗无光等肝病面容及肝掌、蜘蛛痣等体征。  

3、出现痤疮、皮疹、关节炎、肾炎、溶血性贫血、心包炎、脉管炎、男性乳房发育或阴毛脱落、阳痿、女子月经紊乱、停经等肝外表现。  

4、肝功能检测可有谷丙转氨酶(GPT)反复异常,浊度和絮状试验持续升高,血浆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蛋白比值异常,血清蛋白电泳Υ-球蛋白明显增加,血沉也可加快。此外还可出现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抗肝细胞膜脂蛋白阳性等自体免疫反应现象。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有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对那些隐慝发展长期不缓解,澳抗持续阳性,肝功能损害虽轻但有日趋严重倾向者,应做肝穿活检,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此型肝炎与慢性迁延性肝炎相比,症状重,预后差,只有15~30%的患者经治疗痊愈,相当多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可稳定较长时间,但也有少数患者因种种原因难以缓解,而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最后导致肝硬化。所以,病人应较长时间处于医疗监护之下,以便取得满意的疗效。

建议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 正常值 检查费用 临床意义
血清谷丙转氨酶 (1)比色法测定5~25卡门单位。 (2)连续监测法成人5~40U/L(基质中含P-5’-P时为8~50U/L)。 详情>> 10-20元

ALT测定对肝炎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估计均具有重要价值。

(1)急性肝炎显著升高,尤其对无黄疸、无症状肝炎的早期诊断更有帮助,其阳性率高,阳性出现时间较其他试验早,其活性的高低随肝病的进展和恢复而升降,据此可观察病情及预后。ALT持续处于高水平或反复波动,表示病变仍在进行或转为慢性肝炎。若黄疸加重,ATL反而降低,即所谓的“胆酶分离”现象,常是肝坏死的先兆。

(2)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ALT活性轻度升高。

(3)胆道疾病、心肌和骨骼肌损伤也可引起ALT升高。

详情>>
肝功能检查 谷丙转氨酶(ALT):0~40; 谷草转氨酶(AST):0~37; 谷草/谷丙(AST/ALT):0.80~1.5; 谷氨酰转移酶...详情>> 10-50元

异常结果

1、谷丙转氨酶升高: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 饮酒引起的肝脏损伤,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 , 其他引起ALT异常因素(脂肪肝、肝癌等)。

2、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ST)增高>60u/L:心肌梗死急性期、急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活动期、肝癌、心肌炎、肾炎、肌炎。

3、ALT/AST比值结果分析:AST大幅度升高意味着肝细胞损伤比较严重。因此,在临床上往往把ALT/AST的比值作为一个诊断指标和病情监测指标来看。

4、γ谷氨酶转肽酶(GGT)的结果分析:GGT主要是来自肝胆系统,因此,它主要是肝胆疾病的监测项目。

(1)肝脏炎症GGT轻度和中度增高。

(2)肝胆其他疾病肝癌、肝阻塞性黄胆、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炎、胆囊息肉、胆结石、胰腺炎、胰头癌、胆道癌等、GGT明显升高。

5、胆红素的结果分析

(1)肝细胞受到损伤时如肝炎时,直接和间接胆红素会明显升高。

(2)胆道疾病,尤其是胆囊结石、胆道息肉、胆囊炎等、血中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

(3)溶血性疾病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来源增加,肝脏处理不及,造成间接胆红素明显增加。

6、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的结果分析

血液中蛋白的含量可以反映肝脏功能,如果蛋白质降低就表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害,是病情比较严重的表现,如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一些非肝脏疾病也可以使血液中蛋白质发生变化,所以分析结果时要注意一些生理性的影响因素。

需要检查人群肝功能损伤患者或是健康体检中。

详情>>
血沉方程K值 13~93(53±20)。 ESR=K〔-(1-H+1nH)〕。 式中ESR红细胞沉降率、H红细胞比容、1n自然对数。 ...详情>> 50元

(1)K值正常而血沉升高红细胞比容降低。

(2)ESR加快而K值增大肯定ESR加快。

(3)ESR正常而K值增大肯定ESR加快。

(4)ESR正常而K值亦正常肯定ESR正常。

(5)K值升高红细胞聚集性增高。

详情>>
血清蛋白电泳 醋酸纤维素膜电泳法 白蛋白0.61~0.71(61%~71%)、α1球蛋白0.03~0.04(3%~4%),α2球蛋白0.06~0...详情>> 20-100元

1、白蛋白减少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2、α1球蛋白(糖蛋白)增高见于原发性肝癌。在重型肝炎、肝硬化、肝昏迷时则减少,与白蛋白呈正相关。肝病时测定α1球蛋白对判断肝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参考价值。一般情况下,α1球蛋白增加示病情较轻,α1球蛋白减少则提示病情较重,在严重肝功能衰竭时,其血清含量可显著降低。

3、α2球蛋白病毒性肝炎初期无明显变化,一周后逐渐增加,亚急性肝炎和急性肝坏死、失代偿期肝硬化则减少。

4、β球蛋白增高见于脂肪肝、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梗阻性黄疸、恶性肿瘤。在胆汁淤积性肝病时其含量升高,与α2球蛋白升高相平行。降低于见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尤以失代偿期肝硬化和坏死肝硬化下降最为显著。

5、γ球蛋白增高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胆疾患。典型肝硬化尚可见β和γ带相融合,形成β-γ桥。肝病患者γ球蛋白的变化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随病情好转,其含量可逐渐降至正常,如一直在高水平持续不降,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并有向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发展的趋势。此外,感染、血吸虫病、多发性骨髓瘤、结缔组织病等也可升高。降低见于丙种球蛋白缺乏症、部分化疗患者等。

另外,多发性骨髓瘤在β球蛋白区带与γ球蛋白区带之间常出现M球蛋白带;双白蛋白血症可见双条白蛋白区带。

详情>>
展开↓
收缩↑
化脓结痂可能的疾病
可能的疾病
伴随症状
就诊科室
  • 背痈
  • 化脓结痂 剧烈疼痛 皮肤弥漫性红肿 胸痛...

    [详细]
  •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 脓窠疮
  • 大腿内侧红斑 红晕 化脓结痂 脓疱 疲乏...

    [详细]
  • 中医科 中医综合
化脓结痂相关问答
咨询医生:
温馨提示
好评医生

主治疾病:1

所在医院:1 1

主治疾病:

所在医院:

主治疾病:h

所在医院:h h

主治疾病:h

所在医院:h h

主治疾病:

所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