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貌
贫血貌介绍
贫血貌需做检查

 除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外最基本的血液学检查应包括:

1、网积红细胞计数校正网织红细胞计数=患者的红细胞压积/ /L×网织红细胞(%)。

2、MCV及MCHC 的测定。

3、外周血涂片观察红细胞有无异形红细胞如球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裂殖细胞有无红细胞大小不均低色素和多染性红细胞嗜硷性点彩卡伯特氏球豪一周氏小体等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和形态学方面的改变有无异常细胞。

4、骨髓穿刺作骨髓涂片检查对诊断不可缺乏必要时应作骨髓活检骨髓检查必须包括染色以确诊或排除缺铁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尿常规大便隐血及寄生虫卵血液尿素氮血肌酐以及肺部X线检查等均不容忽视。

建议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 正常值 检查费用 临床意义
尿常规 pH5~7;比重(SG)1.015~1.025;蛋白质(PRO)阴性;葡萄糖(GLU)阴性;酮体(KET)阴性;胆红素(BIL)阴性;亚硝酸盐(NIT)阴性;白细胞(...详情>> 3-15元/项

1.pH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和肾脏的调节功能。减低见于糖尿病、痛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增高见于频繁呕吐、泌尿系统感染、服用重碳酸盐药、碱中毒。

2.比重参见尿液一般性状检验。

3.蛋白质阳性见于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以及摄入药物(如奎宁)、磷酸盐、消毒剂。尿pH大于8时,尿蛋白检查可出现假阳性。摄入大量青霉素、尿pH小于4时,则可出现假阴性。

4.葡萄糖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后期等。摄入强氧化剂药物可出现假阳性。服用维生素C超过500mg/L,可出现假阴性。

5.酮体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饥饿、妊娠剧吐者,以及摄入L多巴、甲基多巴等药物。

6.胆红素阳性见于肝细胞性或阻塞性黄疽。摄人酚噻嗪等药物可出现假阳性。摄入维生素C超过500mg/L、亚硝酸盐、大量氯丙嗪,可出现假阴性。

7.尿胆原阳性见于溶血性或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时为阴性。摄入磺胺类药、维生素K、酚噻嗪等可出现假阳性。摄入亚硝酸盐、对氨基水杨酸可呈假阴性。

详情>>
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正常人为0.0003(0.03%);绝对值<300/1000000红细胞。 详情>> 5-10元

异常结果

重金属(铅、汞、铋等)中毒及苯胺、硝基苯等慢性中毒时,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显著升高;

升高亦可见于白血病、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肿瘤、疟疾、小儿肺炎等。

需要检测的人群

重金属中毒或者其他化学物质中毒者,其他血细胞有异变的人。

详情>>
血涂片 体内菌群的种类和比例正常,人体处于动态平衡健康状态,为阴性。 详情>> 20-30元

异常结果

一、异常白细胞形态

1.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多见于严重感染及中毒,密切观察白细胞数量及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对判断感染的程度、病人抵抗能力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中性粒细胞的其它异常变化 (1)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多见于巨幼细胞贫血。(2)棒状小体――主要见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其它异常粒细胞 多是与遗传有关的异常形态变化。

3.异型淋巴细胞 ,多见于严重的病毒感染、过敏及中毒。其中发热、颌下及颈部多处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加、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的病人,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可能性较大。部分儿童血中也可见到某一类型的异型淋巴细胞,但不超过3%,无临床诊断价值。

4.涂抹细胞或篮状细胞,见于淋巴细胞白血病。

二、血液系统疾病可影响到红细胞的质量,特别是贫血病人,不仅其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而且会有相应特异的红细胞形态改变,表现在红细胞大小、形状、染色性质和内涵物的异常。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异型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常粒细胞,巨幼细胞贫血,淋巴细胞白血病,贫血等症状者。

详情>>
红细胞生成素 血凝法25~75U/L。 放射免疫法5~20U/L。 详情>> 30-60元/次

异常结果

(1)升高贫血症、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生成素瘤、急性白血病、嗜铬细胞瘤、肾移植排异反应、大出血后、低氧血症、妊娠。

(2)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

需要检测的人群

贫血,肾功能障碍,大出血等者。

详情>>
骨髓红细胞系统 原红细胞 0~0.019 (0~1.9%)。 早幼红细胞0.002~0.026 (0.2%~2.6%)。 中幼红细胞0.026~0.107 (...详情>> 30-50元

异常结果

增多:

①以原红和早幼红细胞增多为主红血病、红白血病(Di-Guglie-Lmo综合征)、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

②以中幼和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各种增生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发作期、地中海贫血、黑热病等。

③以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缺铁性贫血、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减少:如粒系及巨核细胞均不减少,则见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等。

详情>>
血常规 1、红细胞(RBC):男性为 4.0X10^12~5.5X10^12/L,女性为3.5X10^12~5.OX10^12/L。   2...详情>> 20元

红细胞计数(RBC)(单位:10^12/L)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红细胞压积(HCT)(单位:%)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脱水、大面积烧伤,补液的参考值;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单位:fL)

大于正常值,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甲状腺功能低下;小于正常值,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全身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单位:%)

大于正常值,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贫血的分类;小于正常值,比正常人的红细胞更整齐,临床意义不大。

 

详情>>
骨髓显像 健康成人中心骨髓显影清晰;胸椎下段及腰椎上段因受肝、脾强放射性的影而不能清楚显示;外周骨髓仅肱骨及股骨上1/3段显影。功能性骨髓显影分布随年龄有明显的生理性差异。 ...详情>> 100~150元

异常结果

1.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全身骨髓显像普遍稀疏,骨髓活性<2级;中心骨髓受抑,外周骨髓扩张;正常骨髓显像,活性水平2级。

2.白血病(leukocythemia)辅助诊断中心骨髓受抑,外周骨髓扩张;脾肿大; 骨髓纤维化。

3.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骨髓瘤是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所致的一种恶性肿瘤;中心骨髓单个或多个缺损区;外周骨髓扩张; 灵敏度高于骨骼显像。

4.骨髓栓塞(bone marrow embolism)局灶性放射性缺损区,周围活性红骨髓区为放射性浓聚;有时伴有外周骨髓扩张。

5.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股骨头缺血坏死首先影响骨髓,早期X线检查多为阴性。骨髓显像明显优于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患侧股骨头放射性减低或缺损;比骨骼显像更加清晰。

6. 骨髓纤维化中心骨髓受抑,外周骨髓扩张; 随病情发展,外周骨髓逐渐受抑。

7.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globulism)中心骨髓正常或增生; 外周骨髓扩张; 整个骨髓显像非常清晰;晚期造血衰竭,脾肿大。

8. 引导骨髓穿刺部位骨髓显像结果有助于指导临床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穿刺与活检部位,有利于提高血液病诊断的正确性。同时还可了解活性骨髓的总量,以弥补穿刺检查的不足,对解释穿刺结果有实用价值。

需要检查的人群:骨髓疾病患者都可以检查。

详情>>
展开↓
收缩↑
贫血貌可能的疾病
可能的疾病
伴随症状
就诊科室
  • 贲门癌
  • 柏油便 腹部不适 腹水 贫血貌 上消化道...

    [详细]
  • 肿瘤科 肿瘤内科
  • 遗传病
  • 出血倾向 反复出血 红色盲 蓝黄色盲 绿...

    [详细]
  • 内科 遗传病科
贫血貌相关问答
咨询医生:
好评医生

主治疾病:4

所在医院:4 4

主治疾病:

所在医院:

主治疾病:h

所在医院:h h

主治疾病:h

所在医院:h h

主治疾病:

所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