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及眶区CT检查 --
眼及眶区的CT检查是通过CT对眼及眶区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
CT扫描可提供一种高分辨力、切面图像及灰阶眼部图像,它以X线为能源而显示人体的层面图像。目前CT已很普及,从而为眼科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优越的检查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眼部病变的CT分析和诊断上仍存在诸多问题。眼内疾病的诊断超声优于CT,而在眼眶病变的诊断中,CT优于超声。本文就眼眶病变CT诊断上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并介绍与诊断有关CT的基础知识,这对全面分析眼部CT片非常重要。
1. 眼部CT扫描方法
1.横断扫描: 患者仰卧检查床上,自眶耳线下方1cm头颅顶侧作连续扫描,直量轴5mm厚的层面检查需要6~8个层面。作薄层扫描时(1mm层厚),全部眼眶需要近40个层面。
2.冠状扫描: 患者仰卧或俯卧检查台上,头过伸,使头矢状线与床面一致,两侧眶耳线与扫描基线垂直,向外耳道前4cm处向前连续扫描,层厚4~5mm)。如作眼内病变CT扫描则自眼球开始向后扫描。
3.造影增强方法: 静脉给予造影剂的方法是在几分钟内将造影剂注射,全量注射完毕后再开始扫描。
4.压颈检查: 眶内静脉曲张常规CT扫描时多不显影,或仅显示小部分病变,欲观察病变全部范围可行颈部加压检查。将血压计袋缠于患者颈部,摆好位置,加压至5.33kPa(高于静脉压),再行扫描检查,扫描完毕后立即将气囊放松。
5.视神经和视神经扫描方法
有时为详细观察视神经病变(肿瘤、外伤等病变),需要特殊CT检查方法。首先需要1mm薄层面,因为正常视神经约4mm粗,较厚的层面不利于分析。第二要特殊扫描角度,即作与眶耳线呈负15°的扫描线,再令病人眼向上视,这时视神经伸直,且与扫描线平行,CT即可在一个层面上观察视神经眶内段甚至管内段的全长。
2. 眼部CT扫描层面厚度
常规眼部CT扫描厚度为5mm,正常眼眶垂直高度在40mm左右,故一般水平扫描8个层面即可包括全部眼眶内结构。眶内病变体积较大,适合5mm厚度的扫描层面。但遇一些特殊情况或病变需较薄层面厚度扫描,如球内病变、眼外肌病变、视神经病变、或估计病变直径小于5mm时,需要3mm或1mm层厚扫描,否则因层面厚,病变小,而只有一个层面显示病变,不利于诊断和分析,甚至有可能遗漏病变的显示。由于薄层断面较少受体积平均影响,从而提高了图像分辨力,显示病变更加清楚。
眼压 --
诊断青光眼的检测方法。
眼底镜检查法 --
眼底检查宜在暗室中进行。病人取坐位,医生取坐位、立位均可。右手持眼底镜位于病人的右侧进行。
眼底出血宜用眼适度,不要长时间看书报、电视,建议看过40分钟后休息2~3分钟,不要过度兴奋、疲劳、激动或恼怒,保持良好和充足的睡眠。同时还要少吸烟、少饮酒,少吃有刺激性的食物,禁喝浓茶或咖啡。
检查项目 | 正常值 | 检查费用 | 临床意义 |
眼科检查 | 眼附属器检查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球位置和眼眶的检查。眼睑检查一般是在自然光线下用望诊和触诊检查。主要观察:①眼睑有无先天异常,如眼睑缺损、睑裂狭窄、 上睑下垂 等...详情>> | 30~50元/项 | 异常结果: 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肾脏疾病、血液病、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维生素缺乏、结节病等。外科方面的颅脑外伤,是最常见的可引起眼睛改变的疾病。其他疾病,如神经系统的脑血管疾病、脱髓鞘病、脊髓退行性疾病,颅脑肿瘤、炎症,精神病,妇产科的妊娠高血压,口腔科、耳鼻喉科疾病,性传播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等,也都可引起眼部病变。 需要检查的人群眼睛并发症的患者。 详情>> |
视网膜检影法 | 一般情况下,顺动光多为红色,逆动光多为淡黄色、灰白色、灰色,高度 屈光不正 多为暗灰色甚至不能区别光动。光动在正3.0-4.0D以下至负4.0-5.0D之间,颜色及动...详情>> | 20~30元/次 | 异常结果对疑难杂症,如不规则散光、弱视、眼球震颤、白内障、弱智等。用检影法验光易于操作,且结果可靠。 需要检查的人群屈光不正患者。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