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髓的诊断:
1.当脑脊髓神经轴索的髓鞘发生脱失,即出现脱髓鞘疾病。病因有两类:髓鞘破坏;髓鞘形成障碍。脊髓炎性脱髓鞘性疾病目前认为是免疫介导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
①患者均为儿童和青壮年;
②急性起病,病前1个月常有感冒、发热、感染、出疹、疫苗接种、受凉、分娩或手术史;
③全面的神经查体往往能够在脊髓症状体征外找到其它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证据;
④脑脊液检查寡克隆区带阳性;
⑤电生理和mri可发现脑内一些亚临床病灶;mri发现脑内白质异常信号。一些脊髓炎性脱髓鞘病变呈“假瘤样”表现,其mri表现出轻度占位效应,周围有轻度水肿,可能有片状出血信号,容易误诊为脊髓肿瘤。目前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2.脱髓鞘性脊髓炎疾病症状体征:脱髓鞘性脊髓炎多为急性多发性硬化(ms)脊髓型,临床表现与感染后脊髓炎相似,但进展较缓慢,病情常在1-3周内达到高峰。前驱感染可不明显,多为不完全横贯性损害,表现一或双侧下肢无力或瘫痪,伴麻木感,感觉障碍水平不明显或有两个平面,并出现尿便障碍。诱发电位及mri检查可能发现cns其他部位病灶。
检查项目 | 正常值 | 检查费用 | 临床意义 |
脊柱MRI检查 | 正常脊柱的MRJ表现,按信号强度递减顺序为脂肪、髓核、骨髓、骨松质、脊髓、肌肉、脑脊液、纤维环、韧带及骨皮质。用自旋回波序列(spin echo sequence),...详情>> | 100-150元 | 异常结果: MRI可准确评价脊柱和各种病理情况,T1加权成像适用于评价髓内病变、脊髓囊肿、骨破坏病变,而T2加权成像则用于评价骨唇增生、椎间盘退行病变与急性脊髓损伤。 原发骨肿瘤、肿瘤样疾患、转移瘤与感染等骨结构改变,在MRI有特殊表现,正常骨松质在T1加权成像表现为高密度,与此相对比,椎体海绵血管瘤或海绵血管内皮细胞瘤。 则在T1与T2加权成像均呈现亮信号,在T1呈高信号与含有脂肪有关,又因含水较多,故T,亦呈高信号。囊性转移病变在T,加权成像通常表现为亮信号,而T。加权成像为暗信号。胚细胞(blastic)转移病变如前列腺转移癌在T1加权成像为低信号,与皮质骨表现相同。转移瘤像与不含脂肪的新生物一样,在T1加权成像呈低信号,在T2为高信号。MRI还可用于检出骨病,如骨髓铁沉积与骨硬化症(osteopetrosis),在这些骨病中,病变组织取代了正常骨髓。 需要检测的人群: 1.椎管内肿瘤包括髓内、髓外肿瘤、硬膜下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 2.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 3.脊髓外伤。 4.硬膜外脓肿和硬膜下脓肿。 5.椎管内血管畸形。 6.脊髓空洞症。 7.脊髓萎缩。 详情>> |
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 | 儿童:200~400mg/L。 成人:150~450mg/L。 详情>> | 10-20元 | 异常结果 1、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而细胞数不高,呈细胞―蛋白分离现象,蛋白增高程度不一,通常为1~5g/L。一般在症状出现后的一周末蛋白开始升高,在第三周末蛋白含量最高,以后又逐渐下降,可能是急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2、蛋白增高,蛋白含量常在0.8~2.5g/L,有的高达9.5g/L,是慢性感染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3、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正常或轻度升高,0.4g/L以下者38.8%,0.4~1.0g/L者45.7%,1.0g/L以上者15.5%,最高达到4.8g/L可确诊急性脊髓炎。 4、蛋白早期轻度升高,1周后增至1.0~1.5g/L,持续3~4周后逐步恢复正常。可能患有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 5、蛋白定量每升数克至10余克,放置一旁可自行凝固,称自凝现象。一般阻塞越完全、阻塞时间越长、阻塞水平越低,蛋白含量就越高。肿瘤压迫性蛋白含量高,尤其是神经鞘瘤,其蛋白含量比其它肿瘤为高。是脊髓压迫症。 6、脑脊液透明或呈毛玻璃状,标本放置数小时后有白色纤维膜形成。蛋白含量中度升高,约1~2g/L,也有高达5.0g/L,可确诊结核性脑膜炎。 7、细胞数正常而蛋白含量高则较符合脑室内或脑表现肿瘤及神经鞘瘤。 8、蛋白含量高,这种情况在出血后2~3周仍可见到,是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9、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升高,是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若有明显的升高,且无椎管梗阻,则提示神经根受累。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的人群。 详情>> |
痴呆 耳鸣 复视 共济失调 肌肉萎缩 肌肉...
[详细]被害妄想 表情淡漠 痴呆 充血 抽搐 盗汗...
[详细]步态不稳 传导阻滞 共济失调 脱髓
[详细]表情淡漠 痴呆 抽搐 低热 定向力障碍 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