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尿糖,血糖,血电解质测定,血抗利尿激素测定。
检验结果判定
1、尿常规检查: 尿比重降低,提示可能为尿崩症引起的多尿。
2、尿糖及血糖测定:尿糖阳性,血糖升高,提示为糖尿病引起的多尿。
3、血电解质测定:血钙增高,提示可能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多尿。血钾降低,提示为低血钾疾病引起的多尿。
4、血抗利尿激素测定:降低,提示为尿崩症性多尿。
检查项目 | 正常值 | 检查费用 | 临床意义 |
尿常规 | pH5~7;比重(SG)1.015~1.025;蛋白质(PRO)阴性;葡萄糖(GLU)阴性;酮体(KET)阴性;胆红素(BIL)阴性;亚硝酸盐(NIT)阴性;白细胞(...详情>> | 3-15元/项 | 1.pH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和肾脏的调节功能。减低见于糖尿病、痛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增高见于频繁呕吐、泌尿系统感染、服用重碳酸盐药、碱中毒。 2.比重参见尿液一般性状检验。 3.蛋白质阳性见于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以及摄入药物(如奎宁)、磷酸盐、消毒剂。尿pH大于8时,尿蛋白检查可出现假阳性。摄入大量青霉素、尿pH小于4时,则可出现假阴性。 4.葡萄糖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后期等。摄入强氧化剂药物可出现假阳性。服用维生素C超过500mg/L,可出现假阴性。 5.酮体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饥饿、妊娠剧吐者,以及摄入L多巴、甲基多巴等药物。 6.胆红素阳性见于肝细胞性或阻塞性黄疽。摄人酚噻嗪等药物可出现假阳性。摄入维生素C超过500mg/L、亚硝酸盐、大量氯丙嗪,可出现假阴性。 7.尿胆原阳性见于溶血性或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时为阴性。摄入磺胺类药、维生素K、酚噻嗪等可出现假阳性。摄入亚硝酸盐、对氨基水杨酸可呈假阴性。 详情>> |
尿沉渣 | 红细胞少于3个/高倍镜视野。白细胞少于5个/高倍镜视野。肾小管上皮细胞偶见/高倍镜视野。鳞状或移行上皮细胞偶见/高倍镜视野。透明管型少于或等于1个/低倍镜视野。 详情>> | 5-25元/项 | 1.红细胞大于3个/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血尿。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的炎症、肿瘤、结石性等疾病。如以形态异常的红细胞为主,提示肾性疾病;但也见于全身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以及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盆腔炎等。摄入别瞟醇、抗凝剂、环磷酰胺、青霉素、磺胺类药等药物也可有红细胞增多。 2.白细胞大于5个/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脓尿。增多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的感染,尤其是急性肾盂肾炎、泌尿道结石、膀胱炎等;也可见于泌尿系统临近器官疾病,如前列腺炎、阴道炎、盆腔炎等。 3.上皮细胞肾实质损害时,如肾小球肾炎,可见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泌尿系统炎症时,可见较多鳞状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 4.管型出现管型表示肾实质损害,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出现红细胞管型,特别有助于证明肾性出血。出现白细胞管型,特别有助于肾盂肾炎与膀胱炎鉴别,后者为阴性。颗粒管型、蜡样管型的出现进一步表明肾疾病的恶化或进人晚期。脂肪管型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如摄入卡那霉素、两性霉素B、头抱菌素等药物,尿液中可出现管型。 5.结晶生理性结晶常见的有草酸钙、尿酸、磷酸铵镁结晶。病理性结晶主要有胱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酪氨酸结晶、胆固醇结晶、放射造影剂结晶、磺胺类药物结晶、阿司匹林结晶、磺基水杨酸结晶等。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