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检查:
⑴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T波高耸而对称
运动引起急性冠状动脉机能不全后,可使心内膜下缺血,T波向量向着V4、V5导联(背向心内膜面),因此这些导联及邻近导联中T波增高、对称及呈箭头样改变。此类改变常伴有心内膜下损伤的ST段下降,Q Tc缩短。此时T波振幅增加,10%的冠心病患者可超过0.5mV或平静时幅度的3倍。
⑵心外膜缺血
T波倒置
心外膜下缺血时T波向量背离心外膜面,背向V4、V5导联,这些导联及其邻近导联出现T波倒置,呈双支对称及箭头样改变。T波倒置可以单独出现,或者与ST段及U波异常同时出现。即当同一导联(V4、V5)中,如果ST段下降和T波的对称性倒置同时存在,说明既有心内膜下损伤又有心外膜下缺血。V5导联的T波倒置常常出现较晚,一般在运动试验完毕后几分钟出现,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有时长达40分钟且伴有Q Tc延长。 单独的T波倒置出现在下列情况时常提示冠状动脉机能不全:
①倒置T波呈明显箭头状、对称,并且ST段停留在等电位线上较长时间(>0.12秒);
②Q T间期延长;
③运动后T波倒置的程度大于立位及安静时过度通气30秒的心电图记录;
④运动后T波倒置伴有相对缓慢的心率;
⑤在Ⅰ导联发生T波倒置(说明QRS T夹角增大),当倒置的T波伴有ST段下降时,这种倒置T波常常出现较晚,即T波倒置发生于ST段下降之后,即运动后ST段下降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之时,T波倒置才出现。
⑶生理性T波倒置
T波倒置有时是运动引起的正常生理反应,其特点是:
①T波为不对称的箭头样改变;
②无Q T间期延长;
③ST段停留在基线上的时间不长;
④T波倒置的深度<0.2mV。
生理性T波倒置见于以下因素:
①通气过度;
②交感神经张力增加;
③心动过速对心肌的影响;
④正常宽大的QRS-T夹角更加增宽,此时心电图有以下特征:平静心电图为较高的R波伴有较低的T波;运动时T波更低或倒置,尤其心动过速时;口服钾盐可以预防发生;多见于瘦长无力型体型,T波倒置也可见于肥胖的青年人。
检查项目 | 正常值 | 检查费用 | 临床意义 |
心电图 | 1、心电图纸上的每个小方格,横格为0.04s,纵格为0.lmV。 2、心率窦性心律,正常为60~100bpm* 之间,超过100bpm的为窦性心动过速,低...详情>> | 10-20元 | 心电图主要反映心脏激动的电学活动,因此对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的诊断分析具有肯定价值。 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演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可靠实用方法。 心肌受损,供血不足、药物和电解质紊乱都可引起一定的心电图变化,有助诊断。 心电图对冠心病其诊断有重大意义。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由于冠状动脉硬化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其心电图特点为T波倒置,S-T段下降大于0.05毫伏有时在心前区疼痛发作时ST段抬高大于0.1毫伏,称变异性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塞由于冠状动脉管腔突然阻塞而造成心肌坏死,心电图特点如下缺血型改变T波倒置。损伤性改变ST段抬高与直立的T波形成单方向的曲线。坏死改变出现病理性Q波。 详情>> |
胸部B超 | 正常表现为:胸腔探测未见液性暗区,肺、胸膜、纵隔无异常超声回声。 详情>> | 40-60元 | 1.在胸膜腔出现液性暗区或局限性半圆或扁平状液性暗区,考虑胸腔积液、积血、脓胸或包裹。 2.在肺组织表面出现周围强回声、内部低回声,要考虑支气管囊肿、肺脓肿、肺包虫囊肿可能。 3.在胸壁、胸膜后方与肺组织出现不规则状低回声,边界不等,内部回声不均匀,要考虑肺肿瘤、肺结核球、肺实变的可能。 4.在胸骨胖探查时,发现低至中等回声实性肿块、呈圆球状或分叶状,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要分别考虑胸内甲状腺、畸胎瘤、胸腺瘤、恶性淋巴瘤等的可能。 5.B超声对胸壁软组织和胸膜的检查不受肺气干扰,高频超声通过肋间能清晰显示胸壁各层解剖结构,其分辨力优于X线,甚至CT和MRI。若能注意呼吸运动时胸膜变化,可判断有无粘连和合并胸水。 6.超声显示胸腔积液十分灵敏而准确。它不仅能显示很少量胸水,而且能估计积液量、确定积液部位和协助对胸水、脓胸、肺癌的定位穿刺引流置管,或注入抗生素、抗癌药物治疗。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