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介绍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需做检查

发病年龄31~50岁,儿童和老年人少见。男多于女,曾有家族史报告。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表现有三方面,症状的程度与空洞发展早晚有很大关系。一般病程进展较缓慢,早期出现的症状多呈节段性分布,最先影响上肢。当空洞进一步扩大时,髓内的灰质和其外的白质传导束也被累及,于空洞腔以下出现传导束功能障碍。因此,早期病人的症状比较局限和轻微,晚期症状则表现广泛甚至出现截瘫。  

1、感觉症状 根据空洞位于脊髓颈段及胸上段,偏于一侧或居于中央,出现单侧上肢与上胸节之节段性感觉障碍,常以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痛、温觉减退或消失,深感觉存在。该症状也可为两侧性。 

2、运动症状 颈、胸段空洞影响脊髓前角,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弛缓性部分瘫痪症状。表现为肌无力及肌张力下降,尤以两手的鱼际肌、骨间肌萎缩最为明显,严重者呈现爪形手畸形。三叉神经下行根受影响时,多发生同侧面部感觉呈中枢型痛、温觉障碍,面部分离性感觉缺失形成所谓“洋葱样分布”,伴咀嚼肌力弱。若前庭小脑传导束受累,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及眼球震颤。而一侧或两侧下肢发生上运动元性部分瘫痪,肌张力亢进,腹壁反射消失及Babinski征阳性。晚期病例瘫痪多加重。  

3、自主神经损害症状 空洞累及脊髓(颈8颈髓和胸1胸髓)侧角之交感神经脊髓中枢,出现Horner综合征。病变损害相应节段、肢体与躯干皮肤可有分泌异常,多汗或少汗症是分泌异常的惟一体征。少汗症可局限于身体的一侧,称之为“半侧少汗症”,而更多见于一侧的上半身,或一侧上肢或半侧脸面。通常角膜反射亦可减弱或消失,因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可导致双侧角膜穿孔。另一种奇异的泌汗现象是遇冷后排汗增多,伴有温度降低,指端、指甲角化过度,萎缩,失去光泽。由于痛、温觉消失,易发生烫伤与碰、创伤。晚期病人出现大小便障碍和反复性泌尿系感染。

建议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 正常值 检查费用 临床意义
脊柱MRI检查 正常脊柱的MRJ表现,按信号强度递减顺序为脂肪、髓核、骨髓、骨松质、脊髓、肌肉、脑脊液、纤维环、韧带及骨皮质。用自旋回波序列(spin echo sequence),...详情>> 100-150元

异常结果:

MRI可准确评价脊柱和各种病理情况,T1加权成像适用于评价髓内病变、脊髓囊肿、骨破坏病变,而T2加权成像则用于评价骨唇增生、椎间盘退行病变与急性脊髓损伤。

原发骨肿瘤、肿瘤样疾患、转移瘤与感染等骨结构改变,在MRI有特殊表现,正常骨松质在T1加权成像表现为高密度,与此相对比,椎体海绵血管瘤或海绵血管内皮细胞瘤。

则在T1与T2加权成像均呈现亮信号,在T1呈高信号与含有脂肪有关,又因含水较多,故T,亦呈高信号。囊性转移病变在T,加权成像通常表现为亮信号,而T。加权成像为暗信号。胚细胞(blastic)转移病变如前列腺转移癌在T1加权成像为低信号,与皮质骨表现相同。转移瘤像与不含脂肪的新生物一样,在T1加权成像呈低信号,在T2为高信号。MRI还可用于检出骨病,如骨髓铁沉积与骨硬化症(osteopetrosis),在这些骨病中,病变组织取代了正常骨髓。

需要检测的人群:

1.椎管内肿瘤包括髓内、髓外肿瘤、硬膜下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

2.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

3.脊髓外伤。

4.硬膜外脓肿和硬膜下脓肿。

5.椎管内血管畸形。

6.脊髓空洞症。

7.脊髓萎缩。

详情>>
运动觉 正常人能正确说出肢体被动运动的方向。 详情>> 10~20元

异常结果:运动觉障碍说明传导深感觉的神经纤维或大脑感觉中枢病损。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深感觉障碍的患者。

详情>>
位置觉 正常人能说出肢体所放的位置或用对侧相应肢体摹仿。 详情>> 10~20元

异常结果:位置觉障碍说明传导深感觉的神经纤维或大脑感觉中枢病损。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深感觉障碍的患者。

详情>>
展开↓
收缩↑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可能的疾病
可能的疾病
伴随症状
就诊科室
  • 脊柱裂
  • 骶骨发育不良 窦道相 脊髓内胶质增生 节...

    [详细]
  • 外科 骨外科
  • 脊髓肿瘤
  • 定位神经体征 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

    [详细]
  • 肿瘤科 肿瘤外科
  • 脊髓缺血
  • 脊髓前角病变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截...

    [详细]
  • 内科 神经内科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相关问答
咨询医生:
温馨提示
相关症状
好评医生

主治疾病:1

所在医院:1 1

主治疾病:

所在医院:

主治疾病:h

所在医院:h h

主治疾病:h

所在医院:h h

主治疾病:

所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