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脉压差为20-60毫米汞柱(2.67-8.0Kpa),大于60毫米汞柱的就为脉压差过大,小于20毫米汞柱的则为过小。脉压差过小起因于周围血管的弹性与顺应性减退。血管弹性减退主要是因血管内膜下有大量脂质与钙盐沉着及血管内膜中层平滑肌肌层增生造成的。这些过程除受调节外,还受患者年龄、性别、内分泌、脂质代谢及糖代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年龄越大、肥胖、血液粘稠度或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时,血管弹性明显减 退。脉压差过小多见于高血压早期病人,由于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全身体表小血管痉挛,以致收缩压不高,舒张压相对增高,脉压差变小。长期血压控制不理想,大动脉硬化程度加重,收缩压逐步升高,舒张压控制不理想,最后会形成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升高的所谓经典型高血压。经典型高血压患者,心绞痛、中风等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对压差过小的治疗,主要靠软化血管、扩张血管、降脂、降糖、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增加毛细血管间质的通透性及抗衰老等。
检查项目 | 正常值 | 检查费用 | 临床意义 |
心音图检查 | 第一心音(S)相当于心电图上QRS波开始后0.02~0.04秒,占时0.08~0.135秒左右。是由心室收缩,二尖瓣关闭,三尖瓣关闭与心室收缩时,血流进入大血管引起的...详情>> | 20-30元 | 心音图可以真实地记录正常心音、额外心音及心脏杂音。心音图和心脏听诊同时应用可以取长补短。 心音增强或减弱 第一心音增强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高热、二尖瓣狭窄与心室肥厚。 第一心音减弱见于心肌炎、心肌梗塞、二尖瓣关闭不全与主动脉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见于高血压病、主动脉硬化。 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见于二尖瓣狭窄、左心功能不全与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 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见于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见于肺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心音分裂 第一心音分裂由于二尖瓣和三尖瓣的关闭时间有同步,相差004秒以上造成的。常见于右侧束支传导阻滞。 第二心音分裂由于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关闭时间不同步,相差0035秒以上所致。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关闭、右束支传导阻滞、原发性肺动脉扩张等。 杂音 (1)杂音程度 高振幅大于第一心音。 低振幅小于第一心音的1/3。 中振幅介于高、低振幅之间。 极低振幅轻微的振动。 (2)杂音形态 可分为一贯型、递减型、递增型、菱型与不定型几种。 (3)杂音种类及其临床意义 舒张期狭窄性杂音低频率、递增型,多在舒张中期。常见于二尖瓣狭窄。 舒张期返流性杂音高频率、递减型。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与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收缩期返流性杂音高频率、一贯型占据全收缩期。常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三尖瓣关闭不全。 收缩期喷射性杂音中高频率、振幅呈菱形。常见于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等。 连续性杂音中频率、递增型,占全部收缩期与舒张期,常见于动脉导管未闭。 附加音 (1)收缩早期喷射音 第一心音后高频、高振幅的短促附加音。由于收缩早期心室射血至大血管时,正在打开的瓣膜突然停顿而引起的振动。见于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扩张、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高血压等。 (2)收缩中晚期喀喇音 为高频、时间短促的附加音。由于收缩期二尖瓣突入左房,使腱索与瓣膜紧张所引起。见于二尖瓣脱垂、冠心病、乳头肌功能不全等。 (3)舒张早期奔马律(室性奔马律) 第二心音开始后0.15~0.17秒,由于血液冲击有病变的左心室壁引起。见于急性左心衰竭、心肌炎、心肌梗塞等。 (4)收缩期前奔马律(房性奔马律) 频率低,由于心室舒张末期压增高和左室壁顺应性降低所引起。见于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等。 (5)开瓣音 频率高、历时短。由于舒张早期房室瓣开放突然停止所引起。见于二尖瓣狭窄瓣膜尚有弹性者。 (6)心包叩击音 频率、振幅低,于第二心音后。由于心室舒张受限,心室扩张突然停止而心室壁振动而引起。见于心包炎。 详情>> |
心电图 | 1、心电图纸上的每个小方格,横格为0.04s,纵格为0.lmV。 2、心率窦性心律,正常为60~100bpm* 之间,超过100bpm的为窦性心动过速,低...详情>> | 10-20元 | 心电图主要反映心脏激动的电学活动,因此对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的诊断分析具有肯定价值。 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演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可靠实用方法。 心肌受损,供血不足、药物和电解质紊乱都可引起一定的心电图变化,有助诊断。 心电图对冠心病其诊断有重大意义。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由于冠状动脉硬化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其心电图特点为T波倒置,S-T段下降大于0.05毫伏有时在心前区疼痛发作时ST段抬高大于0.1毫伏,称变异性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塞由于冠状动脉管腔突然阻塞而造成心肌坏死,心电图特点如下缺血型改变T波倒置。损伤性改变ST段抬高与直立的T波形成单方向的曲线。坏死改变出现病理性Q波。 详情>> |
心血管MRI检查 | 1、 横轴位扫描平面与身体长轴垂直。 2 、冠状位扫描平面与身体冠状面平行。 3 、矢状位扫描平面与身体矢状面平行。 4、 垂直于...详情>> | 500~800元 | 异常结果 1、 心肌:自旋回波序列中,心肌与横纹肌相仿呈中等信号强度。心肌厚度的测量需采用垂直于室间隔的心脏长轴位与短轴位及平行于室间隔的心脏长轴位。正常左室心肌厚度在收缩期比舒张期至少增加30%。据报道,我国正常人左心室壁舒张期厚度外侧壁男性为12.1~14.1mm,女性为11.2~11.4mm;心尖部男性15.5mm,女性11.0mm,室间隔男性11.1~11.7mm??10.6~12.2mm收缩期增厚率左心室壁男性为24.3%~31.2%,女性24.8%~30.0%,室间隔增厚率男性为24.7%~36.5%,女性为32.8%~38.7%。 2、心内膜:为心腔内面光滑、透明的膜,与大血管内膜及瓣膜连续。为信号稍高于心肌的细线,常难以分辨。 3、心房:右心房耳部呈基底宽的三角形,与右心房固有心腔间的连续宽;左心耳呈管状,与左房连接窄。上下腔静脉进入右房于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上易识别。MRI上可准确测定左、右心房的大小。 4、心室:心室由入口部、心室小梁和流出部组成。右室呈三角形,肌小梁粗大,内壁粗糙,有调节束,房室瓣与心尖距离近。左室呈椭圆形,内壁光滑,肌小梁纤细无调节束,房室瓣距心尖较远。心室腔内因流空效应,一般无信号可见。 5、瓣膜:瓣膜与房间隔相仿呈中等信号,比心肌信号稍高,体线圈能粗略见到瓣膜形态,采用心脏表面线圈能清晰显示二尖瓣、三尖瓣与半月瓣。 6、心包:由于纤维组织的长T1短T2及质子密度低,所以心包均为低信号。在MRI上心包只有壁层的纤维囊部才有足够的厚度能显示,并为周围高信号的脂肪与中等信号的心肌形成对比,呈现为介于两者间的低信号弧线影。心包在右心室前表面往往显示,但在左室之后外侧、右房部位显示不清,是由于该部脂肪组织较少,心包显示不清,难与周围低信号的肺组织鉴别。 7、冠状动脉:采用心电门控和心脏表面线圈,在不同扫描层面可见到冠状动脉。在MRI上冠状动脉显示欠稳定,重复性差。尽管冠状动脉钙化在冠心病诊断中有重要意义,但MRI难以区别钙化与无信号的血流。电子束CT则能满意的显示冠状动脉的钙化。 需要检查的人群:心脏病患者,胸口经常有异常感觉的人群。 详情>> |
心内电生理检查 | 局麻下穿刺股静脉及锁骨下静脉,将2~4极电极导管送至冠状窦、高位右心房、希氏束附近及右心室,由多导仪可分别显示并记录心房(A)、希氏束(His)及心室(V)波形。希氏...详情>> | 30~50元/项 | 心内电生理检查的临床应用包括:①窦房结功能评价,有助于临床确诊困难的病窦综合征。②房室、室内及房内传导阻滞的定位。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④室性心动过速。⑤筛选治疗严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药物。⑥标测定位,非药物治疗。 详情>> |
胸部透视 | 心肺膈大小形态正常。或胸廊对称,双肺纹理清晰,肺门影结构正常,心影不大,纵隔居中,双侧膈面光滑,双侧肋膈角锐利,膈上肋骨未见异常。 详情>> | 50-100元 | 胸部透视适应于以下疾病的辅助诊断: 1.慢性咳嗽; 2.发热不退或长期低热者; 3.有咳血、胸闷、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者; 4.消瘦而虚弱者; 5.糖尿病患者; 6.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 7.怀疑有心脏病者; 8.心脏病患者的定期复查; 9.观察横隔活动情况。 详情>> |
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 | 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短暂仅数十次心动周期的波形,而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可提高对非持续性异位心律、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详情>> | 100-200元 | 1.心肌缺血的诊断。 2.评价可能与心脏有关的各种症状。 3.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评价。 4.起搏器功能的评价。 5.心肌梗塞病人的随访。 6.心律正常的诊断。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