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疼痛
睾丸疼痛介绍
睾丸疼痛需做检查

1、血常规检查:可见血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2、尿液检查:可见镜下血尿和白血球。

3、急性期尿内可查到致病菌,必要时可作梅毒血清试验,以除外梅毒瘤。

4、涂片检查:取患者尿道分泌物或宫颈分泌物,作革兰氏染色,在多形核白细胞内找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涂片对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的单纯淋菌性前尿道炎患者,此法阳性率在90%左右,可以初步诊断。咽部涂片发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不能诊断淋病,因为其他奈瑟菌属在咽部是正常的菌群。另外对症状不典型的涂片阳性应作进一步 检查。

5、培养检查:淋球菌培养是诊断的重要佐证,培养法对症状很轻或无症状的男性、女性病人都是较敏感的方法,只要培养阳性就可确诊,在基因诊断问世以前,培养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筛选淋病的唯一方法。

建议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 正常值 检查费用 临床意义
睾丸检查 1、正常成年男性睾丸组织由精曲小管及间质构成。 (1)精曲小管内含各级生精细胞(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等)和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因...详情>> 30~50元

异常结果

1、睾丸活检

(1)生精上皮脱落型精曲小管扩张,大部分或全部管腔充满脱落的生精细胞,管腔消失,常伴不同程度界膜及小血管改变。

(2)生精阻滞或成熟障碍型生精过程常阻滞于精母细胞或精子细胞阶段,常伴生精细胞、界膜和血管改变,这是一种生精过程的分化异常。

(3)生精功能低下型各级生精细胞和精子均一地减少,支持细胞出现大量空泡,管腔扩张,可见早期脱落的未成熟生精细胞、界膜、血管多无明显改变。

(4)透明变性型精曲小管广泛透明变性、萎缩、管腔狭窄,严重时成“幻影小管”常伴广泛纤维化和血管透明性变。这是自身免疫反应的表现,可能是非特异性炎症、病毒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药物作用所致,也可能是原因不明或是其他病理损害的结果。

(5)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精曲小管中生精细胞缺如或消失,仅有支持细胞,精曲小管管径较小,界膜及间质病变严重,可分为①原发性(先天性)是胚胎期卵黄囊内生殖细胞未发育或未降到生殖嵴所致,睾丸大小和性征异常。②后天性(继发性)是各种睾丸病变的后期结果。

(6)混合型组织改变有两种以上,常主次难分,表现为生精细胞上皮脱落、成熟障碍、透明变性等。此外,还有睾丸发育不全或发育受阻病变,如克氏综合征未成熟型睾丸等,常表现为小睾丸,第二性征发育不良,睾丸病变呈一致性,可有染色体异常,易于诊断。

(7)睾丸活检组织学分型与预后的关系生精上皮脱落,预后最好,生精功能低下尚有治疗基础,透明性变、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生精障碍、克氏征等则无治疗基础,预后不良。

2、睾丸自我检查如睾丸有异常的豌豆或鸽蛋大小、没有疼痛的肿块提示可能患上睾丸癌。

需要检查的人群:无精子症、睾丸癌、鞘膜积液或斜疝的患者。

详情>>
尿常规 pH5~7;比重(SG)1.015~1.025;蛋白质(PRO)阴性;葡萄糖(GLU)阴性;酮体(KET)阴性;胆红素(BIL)阴性;亚硝酸盐(NIT)阴性;白细胞(...详情>> 3-15元/项

1.pH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和肾脏的调节功能。减低见于糖尿病、痛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增高见于频繁呕吐、泌尿系统感染、服用重碳酸盐药、碱中毒。

2.比重参见尿液一般性状检验。

3.蛋白质阳性见于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以及摄入药物(如奎宁)、磷酸盐、消毒剂。尿pH大于8时,尿蛋白检查可出现假阳性。摄入大量青霉素、尿pH小于4时,则可出现假阴性。

4.葡萄糖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后期等。摄入强氧化剂药物可出现假阳性。服用维生素C超过500mg/L,可出现假阴性。

5.酮体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饥饿、妊娠剧吐者,以及摄入L多巴、甲基多巴等药物。

6.胆红素阳性见于肝细胞性或阻塞性黄疽。摄人酚噻嗪等药物可出现假阳性。摄入维生素C超过500mg/L、亚硝酸盐、大量氯丙嗪,可出现假阴性。

7.尿胆原阳性见于溶血性或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时为阴性。摄入磺胺类药、维生素K、酚噻嗪等可出现假阳性。摄入亚硝酸盐、对氨基水杨酸可呈假阴性。

详情>>
血常规 1、红细胞(RBC):男性为 4.0X10^12~5.5X10^12/L,女性为3.5X10^12~5.OX10^12/L。   2...详情>> 20元

红细胞计数(RBC)(单位:10^12/L)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红细胞压积(HCT)(单位:%)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脱水、大面积烧伤,补液的参考值;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单位:fL)

大于正常值,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甲状腺功能低下;小于正常值,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全身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单位:%)

大于正常值,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贫血的分类;小于正常值,比正常人的红细胞更整齐,临床意义不大。

 

详情>>
泌尿系统CT检查 肾正常增强ct。 泌尿系统增强ct扫描前应进行平扫,常规仰卧位扫描全肾,若需要同时观察输尿管和膀胱,则扩大扫描范围,增强检查方法,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60-...详情>> 30~50元/次

异常结果

1、肾发育不良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因发生肾组织或后肾管发育障碍及供血异常使肾脏不能充分发育所导致,病肾体积显著缩小,通常仅仅为正常肾脏的1/6---1/3,多数为单侧性,越3/4同侧肾上腺缺如,对侧肾脏多代偿肥大,若双肾皆发育不全,往往一侧较重,患侧输尿管多较细小,其下端可异位开口。

增强ct扫描显示发育不良的肾脏整体较小,肾脏皮髓质及肾盂肾盏按比例相应缩小,肾动静脉也相应变细,肾脏实质早期强化程度可较对侧减低,对侧肾脏一般代偿肥大,同时应注意观察发育不良肾合并的其他畸形和疾病,如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等。

2、马蹄肾

马蹄肾是胚胎早期两侧肾脏胚基在两脐动脉之间被积压融合所导致,融合的部位多在两肾下极,多数由两肾下极肾实质直接融合形成峡部,有时仅仅有纤维带连接,连接部多位于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前方,马蹄肾的位置皆较正常肾低,两肾纵轴向内向下行走,常有旋转不良。

ct表现为双侧肾轴转位,双肾下极在较低层面以实质相连或一条索状纤维组织相连,ct三维重建可以显示u形的整体外观,应该特别注意可能合并的其他畸形,如一侧或两侧双肾盂双输尿管,盂管交界部狭窄等。

3、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女性多于男性,感染途径为血行性和上行性,后者占70%,主要病理表现为肾间质炎症和纤维化,纤维化开始于髓质,先发生肾乳头的瘢痕退缩,进而形成肾皮质局限或广泛的瘢痕收缩,肾盂肾盏可相应萎缩或扩张。

注意观察肾脏的外形改变,多数缩小,轮廓不光滑,单侧或双侧发病,肾脏局部皮质变薄,尤其是在增强扫描皮质强化期显示更清晰,局部髓质可能并无变化,肾盂肾盏常常轻度积水扩张,有时变薄的肾皮质合并钙化

4、肾脓肿肾周脓肿

肾脏及肾周脓肿常由革兰阴性杆菌引起,肾脓肿病变初期为急性肾叶性肾炎,病变局限于肾实质内,为蜂窝组织炎,随着病程进展,病变可向内侵及肾盂,肾盏,向外可突破肾包膜,累及肾周围间隙及腰大肌等背部肌群,病灶出现液化则发展成肾脏及肾周脓肿。

肾脏及肾周脓肿累及范围可大可小,肾周脓肿可以单独存在,应了解患者病史,急性感染症状,腰腹疼痛,血象升高等,应注意病变的特点,平扫为等低密度病变,蜂窝状改变或较大脓腔,增强扫描囊壁尤其内层环状强化并间隔强化,肾周脓肿可侵及肾周脂肪囊,肾旁前,旁后间隙,腰大肌,上可达横隔下,下可打髂窝,肾周筋膜增厚,邻近脂肪内出现片状网条状密度升高影,患侧可出现胸腔积液及局限性肠淤涨。

5、肾结核

肾结核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通常是由原发肺结核经血行播散至肾脏,肾结核从分期大致可分为病理性肾结核,早期肾结核,中晚期肾结核,病理性肾结核不引起泌尿系统症状,多数可以自愈,早期肾结核可以出现无痛性血尿,只有到了中晚期,肾实质结核波及肾盂肾盏,进而累及输尿管和膀胱时,才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泌尿系统症状为尿急尿痛,血尿,甚至脓尿,全身低热乏力贫血体重减轻等。对于诊断困难尤其是ivu显影不良者应进行ct检查。

ct扫描可以对肾结核进行具体观察并描述和分型1干酪空洞型表现为肾内低密度影,干酪坏死空洞边缘较模糊,扩张肾盏边缘较清楚;2.脓肾型表现为全肾被分叶状有分隔的大囊腔所替代,肾皮质很薄;3.结核球型表现为局灶性高密度肿块合并稍低密度的干酪坏死区;4,全肾钙化型,同时应注意肾盂输尿管结核的其他改变,如肾盂壁增厚肾盂狭窄,输尿管壁的广泛增厚,膀胱结核性炎症挛缩的情况,ct重建对于病变的显示效果更佳。

6、肾囊肿

单纯性肾囊肿起源于肾小管,壁厚1--2mm,多发生在单侧肾实质表面,亦可位于皮质深层或髓质,但与肾盂肾盏不相通,在肾被膜下逐渐张大,可压迫邻近正常组织,囊肿大小不等,囊液为浆液性,月5%为血性,囊液除含水分外,尚有葡萄糖,少量蛋白,脂类,胆固醇及氯化物等。可有钙盐沉积,可并发感染,结石和肿瘤。

肾囊肿ct平扫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圆形低密度灶,一般密度均匀,大小不等,ct增强扫描边界更清楚,无壁或薄壁。应注意观察描述囊性病变的位置,大小,数量,较大病灶应测量径线,注意其薄壁或无壁,不强化的特点,平扫时见囊液密度较高,可能合并出血或感染,囊壁可有线状钙化。

7、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最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单发或多发,中年发病,女性多见,该肿瘤起源于中胚层,由平滑肌,脂肪和异常血管混合而成,他们的含量差别较大,多数以脂肪成分为主,少数以平滑肌为主,膨胀性生长,肿瘤血管管壁缺乏弹力纤维,导致肿瘤内或肾周常出血,而引起血尿,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0%合并结节硬化

ct最主要特点为肿瘤内的脂肪成分,ct值为负值,实质部分增强扫描中度以上强化。较大肿瘤内的迂曲畸形血管在增强扫描时的明显强化,一般瘤内或肿瘤边缘有出血或血肿,平扫密度较高。应注意观察描述肿瘤数量,大小,肾周侵犯的范围,较小肿瘤应注意良性非侵袭性肿瘤的特点劈裂征和肿瘤边缘正常肾皮质的掀起形成的杯口征。

8、肾癌

肾癌为最常见的肾脏实质恶性肿瘤,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多为单侧且始发于肾脏一极,肾癌多为圆形,有被压迫的肾实质和纤维组织形成的假包膜,肿瘤质地较硬,多数伴有纤维化斑块或钙化,内部可有出血,坏死,囊变,肾癌大多数为透明细胞癌,可破坏全部肾脏,并可直接侵犯邻近组织器官,也可向肾内生长而累及肾盂肾盏,可形成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

ct的特点为1.肾脏的外形变化,局限突出或整体增大;2.平扫肿块可呈等,稍低或稍高密度,肿瘤的坏死,囊性变区域密度更低,而钙化和出血区域密度增高;3.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但不均匀,实质期及肾盂显影期一般密度减低,境界更清晰,此时尚可以观察肾盂肾盏受侵破坏等情况,应该特别注意肿瘤的肾周侵犯范围和淋巴结转移,实质期观察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最终应对肾癌进行ct分期。

9、肾盂癌

肾盂癌是肾盂或肾盏黏膜发生在恶性肿瘤,多为移行上皮癌,8%的病例输尿管癌和膀胱癌的诊断早于肾盂癌,鳞状细胞癌大约占肾盂癌的7―,多因结石,炎症等刺激移行上皮,使其化生而发生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易侵及肾盂周围组织,肾脏,输尿管,甚至肾实质被广泛破坏,腺癌为少见型,恶性程度高,可较早发生远处转移。

肾盂癌有如下两型改变,ct应注意观察其不同的特点,肾内型表现为肾盂处软组织肿块,肾窦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常伴有肾盂扩张肾盏积水,肿块中度强化,肾盂显影期显示肾盂内充盈缺损,肾盂壁浸润表现为肾盂,邻近输尿管壁的不规则增厚或扁平肿块,可有强化,同时应观察描述肾实质受侵情况,报告尚应提及有无输尿管膀胱种植,大范围扫描和ct重建对于肿瘤范围及继发积水等改变显示良好,应该重视并描述。

10、肾结石

泌尿系统结石中草酸钙,磷酸钙为阳性结石,尿酸结石为阴性结石,肾结石好发于35---50岁,引起肾盂肾盏的阻塞,损伤和感染,肾盂内较大结石若活动度小则梗阻及症状不重。

平扫ct主要表现为肾盂肾盏区阳性结石的高密度钙化影,少数阳性结石可位于肾实质内,主要是在髓质区肾小管内的小结石,应该观察描述肾盂或肾盏内高密度影的大小,数目,注意合并的肾盂肾盏积水和肾脏各期灌注减低的情况,结合ct重建和ivu观察有无原发的梗阻病变,判断继发结石的可能,对于合并的肾盂炎症,肾盂管交界部结石嵌顿,肾髓质小结石也应注意。

11、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结石在尿路结石中最常见,绝大多数由肾脏下排而来,结石引起的输尿管病理改变主要是黏膜出血,水肿,感染,引发输尿管炎和输尿管周围炎,结石梗阻引起不同程度肾积水,继而可损伤肾实质,结石多停留在生理狭窄部,直径≥1cm的结石往往开始就停顿在肾盂管交界处,直径<5mm的结石一般停顿在膀胱入口处或其上2---3cm处。输尿管结石引起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和血尿,如果发生绞痛则较肾结石绞痛更为典型,更剧烈,放射方向更明显。

平扫ct主要表现为输尿管走行区域阳性结石的高密度钙化影,怀疑输尿管结石时,应该大范围扫描或依据近期的超声或ivu定位,应沿积水扩张的输尿管多层面向下观察梗阻部位,可见输尿管腔内的高密度影及周围的输尿管水肿形成的边缘征,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可以显示输尿管结石的部位及继发的上尿路积水扩张及输尿管壁炎性增厚。

12、输尿管癌

输尿管癌以移行细胞癌占大多数,多发生于下段输尿管,鳞癌少见,呈现浸润性生长,往往侵及输尿管各层,较早且广泛转移,腺癌更罕见,输尿管癌可向输尿管周围组织浸润扩散或转移至邻近淋巴结,也可通过血行或淋巴循环向远处转移,其中以肝脏转移最为多见,男女比例越为21,发病年龄平均越60岁,最常见的症状为血尿,由于癌肿常引起输尿管阻塞,导致肾盂积水

ct特点为1.不同程度的肾盂输尿管积水扩张;2.连续观察各层面,可以找到输尿管梗阻端的腔内肿块,侵犯腔外的肿块,输尿管环不均匀性增厚等;3.增强扫描,尤其是动脉期,肿块或局限增厚输尿管可明显强化,延迟期显示官腔内充盈缺损,应注意观察肿块的大小,是否向腔外侵犯,同时在大范围扫描时应同时观察肾盂及膀胱内是否存在肿瘤病变,ct表面重建对于肿瘤本身和继发梗阻积水可以全面直观显示,报告应描述上述情况。

13、膀胱癌

膀胱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总数的1%---3%,男性多于女性,膀胱癌病理上分为乳头状癌及非乳头状癌,前者来自膀胱黏膜的上皮细胞,占90%---95%,后者占少数,如鳞癌和腺癌,所有上皮细胞起源的膀胱癌都有多发,复发的倾向,膀胱癌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ct能发现早期膀胱癌及肿瘤浸润的范围和程度,并能较好显示肿瘤对邻近结构的侵犯及有否淋巴结转移,进行肿瘤分期。

膀胱癌ct平扫的一般表现为中等密度肿块突向膀胱腔内,注射对比剂强化明显,肿瘤有蒂,无蒂或呈现斑块状生长,有的仅仅见局部膀胱壁增厚,较大肿瘤由于坏死,液化使其密度不均匀;肿瘤侵犯膀胱周围脂肪层时则膀胱外壁模糊,脂肪层内出现条片状密度升高影,膀胱癌的分期原则为t1期肿瘤局限于黏膜,t2期肿瘤侵犯及表肌层;t3a期肿瘤侵犯及深肌层,但未侵及膀胱周围组织;t3b期肿瘤穿透肌层累及膀胱周围组织;t4a期累及邻近器官;t4b期累及盆腔。但ct对t3b以前的分期有限度,注意观察描述膀胱癌肿块的大小,数量及位置,判断肿瘤浸润的范围和程度,对邻近结构有无侵犯及有否淋巴结转移,并进行分期,注意肿瘤侵犯膀胱输尿管入口的情况,同时观察输尿管下段有无肿瘤病变及继发的上尿路积水扩张。

14、肾上腺皮质增生

肾上腺皮质增生常由于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垂体瘤分泌过多acth引起,少数由异位源性acth综合征引起,但在醛固酮增多征中,肾上腺增生仅仅占20%,而80%是由醛固酮腺瘤引起,肾上腺皮质增生可分普遍增粗型和大结节型,常双侧发生。

在ct横断面上正常肾上腺的内侧支和外侧支厚度均匀,不超过同侧同水平膈肌脚的厚度,呈凹陷形,有的正常肾上腺体部较大且致密,但宽度<1cm。肾上腺增生时肾上腺向外膨出,宽度常超过同侧膈肌脚,有的呈现局限性圆或椭圆形结节,但应注意约有50%的库欣综合征,ct显示正常肾上腺,所以应结合临床相关生化检查。肾上腺增生可分为普遍型和巨结节型,应该注意结节性增生与腺瘤的鉴别,一般来说双侧性结节,多发性单侧结节合并肾上腺普遍增粗应该诊断为增生。

15、肾上腺皮质腺瘤

肾上腺皮质腺瘤占库欣综合征的15%--20%,一般起病缓慢,常常单发,成人,男性多见,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为2----3cm ,质地均匀,包膜完整,很少有出血或坏死,高功能腺瘤通常较小即被检出,无功能腺瘤可以张的很大。

ct表现为肾上腺区大小不等的结节或肿块,应注意观察描述如下一些腺瘤的不同特点1.醛固酮腺瘤直径常在1cm以下,多为均匀低密度,半数为负值,增强后肿瘤无强化;2.皮质醇腺瘤患者腹膜后大量脂肪沉积,肿瘤呈现均匀中等密度,轮廓光滑,增强后轻度均匀强化,少数瘤内含较多类脂质而呈低密度,对侧肾上腺或同侧残余肾上腺可有萎缩;3.无功能腺瘤一般较大,临床上无内分泌症状。

16、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少数无高血压,90%以上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少数发生于肾上腺外交感神经节链;约10%为双侧性或多发性;10%为恶性,偶尔可异位发生于膀胱等处。

嗜铬细胞瘤常较大,平均直径5――6cm,大多边缘较清楚光滑,肿块较小者密度均匀,较大者常有囊变,应注意观察描述肿瘤边缘,密度,注意较大肿瘤常有囊变和出血,增强扫描常明显强化而囊变区不强化,注意肿块较大,边缘不规则,邻近器官受侵提示恶变,如果临床症状典型而肾上腺区无肿块时,应观察腹膜后及膀胱等其他区域的异位嗜铬细胞瘤。巨大的嗜铬细胞瘤,ct易误认为肝脏占为病变,注意肿块与肝脏之间有线状低密度间隔及较低层面肿块与肝脏分开,冠,矢状重建可进一步鉴别。

17、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为儿童较多见肿瘤,尤其见于4岁以下儿童,肿瘤可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也可发生于胸,腹交感神经链或外围交感神经,患儿常以较大腹部包块就诊,肿瘤钙化较有特点。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ct特点肿块常较大,密度常不均匀,可越过中线生长,常见具有诊断特征的钙化斑,ct冠状面及矢状面重建可以显示肿瘤与肾脏分开,注意观察描述邻近血管有无受侵及肿瘤是否侵入椎管。

18、前列腺肥大

前列腺肥大也叫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之一,睾丸激素和老龄是bph发生的两个条件,也与慢性前列腺炎有关。bph起源于前列腺的尿道周围腺体和移行取,前列腺肥大时尿道内压和阻力升高,逐渐引起膀胱出口的机械性和动力性梗阻,同时膀胱内压增高,输尿管末端丧失其活瓣作用,产生膀胱输尿管反流,梗阻和反流引起肾积水和肾功能损害,可并发结石,感染。

ct正常前列腺上界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10mm,增生的前列腺上界超过耻骨联合上缘20mm以上,一般呈现球形,较对称,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动,静脉期中央区呈现弥漫不均匀强化,外周区不强化,有时腺体侧叶前部以正中沟为界呈现双叶状对称性向前突出,增大前列腺常压迫或突入膀胱后下部,但膀胱轮廓完整,边缘光滑,应观察,测量并描述前列腺的大小,慢性患者尤其是有尿潴留者应同时观察描述膀胱炎症及假性 室改变,甚或双侧上尿路积水扩张。

19、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最常见的男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占男性癌症死因的第2位,前列腺癌常发生于前列腺的周围区,原发于移行区者,往往与bph伴发,前列腺癌的转移途径有直接浸润,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可侵及尿道,精囊,膀胱,骨转移是最常见的血行播散,其部位依次为骨盆,腰椎,股骨,胸椎,肋骨常为成骨型转移。

ct平扫表现为增大的前列腺密度不均或有低密度结节,或前列腺周边结节状突出,增强扫描动脉期癌结节一般无明显强化,静脉期癌结节为等,略低密度,应注意此期的观察,为了对前列腺癌进行分期,应注意观察描述前列腺周围脂肪层,精囊,膀胱,盆壁盆底肌肉,淋巴结有无受累,骨盆和腰椎有无转移。

20、子宫平滑肌瘤

子宫平滑肌瘤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按生长部位分为黏膜下型,肌壁间型,浆膜下型,多数患者有月经改变,表现为经量多,持续时间长,间隔短,以黏膜下肌瘤及较大的壁间肌瘤常见,浆膜下肌瘤可无月经改变,病理上,子宫肌瘤由平滑肌组织及少量纤维组织构成,肌瘤本身并无包膜,肌瘤周围压缩的子宫肌壁组织形成假包膜。

ct上不同类型子宫肌瘤具有不同特点, 肌壁间子宫肌瘤宫腔变窄偏移;浆膜下肌瘤外突生长,与子宫以窄蒂相连;黏膜下肌瘤突入宫腔,基底较窄,平扫肿块一般境界不甚清楚,呈现较均匀等密度,可伴钙化,增强扫描显著强化,境界清楚,囊形变和坏死区不强化,报告首先应描写子宫增大和轮廓改变,具体肿块注意应体现上述各型特点,描写肿瘤的数目,大小及位置。

21、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列居死亡原因的第3位,发病平均年龄为50岁左右,并在35岁左右和60岁左右呈双峰分布,子宫颈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阴道出血和阴道排液,其他非特异性的症状为尿频,排尿困难,盆腔疼痛,便秘便血。病程进一步发展可引起泌尿道或肠道梗阻等相应症状,ct可以对子宫颈癌 进行分期,评估预后和进行治疗后复查。

ct表现为宫颈扩大,直径>3.5cm的实质性肿块具有诊断意义,肿块中的坏死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区,应该特别注意对宫颈癌侵犯子宫,子宫旁组织,盆腔淋巴结,膀胱和直肠进行描述,应了解ct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宫颈癌的分期和了解手术或放疗后有无复发。

21、卵巢囊腺瘤

卵巢囊腺瘤分为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瘤,约占卵巢原发肿瘤的1/4,双侧发生率为15%,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瘤可以并存,浆液性囊腺瘤呈单房或多房改变,黏液性囊腺瘤常为多房改变,好发年龄为20---50岁。临床症状有腹部不适或隐痛,腹部肿块等,少数伴有月经紊乱,黏液性囊腺瘤患者有时可出现腹水,病理表现,肿瘤切面为囊性,单房或多房性,囊壁光滑或有乳头状突起,浆液性囊腺瘤囊壁上皮单层立方或矮柱状上皮,黏液性囊腺瘤囊壁上皮为单层黏液柱状上皮。

ct特点为,单房性浆液囊腺瘤一般较大,囊壁可局限性增厚,可有短条间隔,壁结节和囊壁钙化;黏液性囊腺瘤往往也较大,呈现多房性,内有线状分隔,一般黏液囊腺瘤内液体密度高于浆液囊腺瘤,应观察描述盆腔囊肿的形态,大小,密度,注意与包裹积液,皮样囊肿等相鉴别。

22、卵巢癌

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卵巢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多数患者,多数患者早期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就诊时往往已有盆腔广泛转移,卵巢癌来源于上皮,其组织类型多样,其中浆液性囊腺癌所占比例较大,约占42%。肿瘤播散主要通过肿瘤表面细胞种植和淋巴转移,血行播散少见。

ct表现为盆腔或下腹部大小不等,边缘不规则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浆液性囊腺癌可见钙化灶。应注意观察描写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大小,形态和位置,多层面及多方位重建图象可以观察到肿瘤与卵巢附件的关系,其他应注意腹水的出现,大网膜腹膜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腔种植转移等,尤其强调的是腹膜假性黏液瘤,是卵巢黏液腺癌的囊形病变破裂后进入腹膜腔形成的向上可到达肝脾外缘。

需要检查的人群肾盂、肾盏、膀胱内腔、肾实质、膀胱壁等部位病变的患者。

详情>>
泌尿感染类尿常规 1、尿白细胞(U―LEU) 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 正常参考值<5个/HP。 2、尿亚硝酸盐(NIT) 正常参考...详情>> 20-30元

异常结果:

1、尿白细胞(U―LEU)。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增高见于急‘吐肾炎、肾盂肾炎、膀肮炎、尿道炎、尿道结核等。

2、尿亚硝酸盐(NIT)。阳性,见于膀肮炎、肾盂肾炎等。

3、隐血(U―BLO) 。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还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急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癌、血友病等。

4、尿胆红素(U-BIL) 。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需要检查的人群 泌尿系统异常者。

5、尿亚硝酸盐(NIT)。阳性,见于膀肮炎、肾盂肾炎等。

详情>>
展开↓
收缩↑
睾丸疼痛可能的疾病
可能的疾病
伴随症状
就诊科室
  • 男科外伤
  • 睾丸疼痛 剧烈疼痛 泌尿道破裂 尿血 排...

    [详细]
  • 中医科 中医综合
睾丸疼痛相关问答
咨询医生:
温馨提示
好评医生

主治疾病:5

所在医院:5 5

主治疾病:2

所在医院:2 2

主治疾病:h

所在医院:h h

主治疾病:h

所在医院:h h

主治疾病:

所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