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固酮分泌增多
醛固酮分泌增多介绍
醛固酮分泌增多需做检查

(一)血生化检查  

1、血钾:确定有无低血钾对本病诊断有重要意义。为测定结果较为可靠,检查前应停用利尿剂3~4周。有人主张在检查期间,每日口服氯化钠6g(分3次口服)共5~7天,并须连续多次测定才更可靠。血钾可降至2.0~3.0mmol/L。但是,本病早期低血钾的临床症状常不存在,甚至血钾也在正常范围内,此时仅可从醛固酮分泌率增快、血浆肾素活性偏低及高血压才疑及此病。数年后才发展成间歇性低血钾症期,伴应激后发生阵发性肌无力及麻痹表现。至较晚期才发展为持续性低血钾伴阵发性麻痹症状。尤其是肾小管病变更是长期低血钾的后果。因此,低血钾症是随病情加重而逐渐明朗化的。  

2、血氯化物:常低于正常值。  

3、血钠:有轻度增高。  

4、二氧化碳结合率:常上升,提示代谢性碱中毒。  

5、血浆pH常偏高,可达7.6。  

6、钙、磷大多正常。有搐搦者游离钙常偏低。  

7、镁正常血镁0.85±0.15mmol/L。患者可轻度降低。  

8、糖耐量试验:由于失钾,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可呈耐量减低。  

9、静脉血浆中醛固酮测定:正常人卧位为5.2±2μg/dl。本病患者明显升高,肾上腺皮质肿瘤者尤为明显。  

(二)尿  

1、尿量增多:尿常规呈比重降低,且趋向固定。呈碱性或中性,有时有尿路感染表现。  

2、尿钾:在普通饮食时虽有低血钾,但尿钾仍较多,超过30mmol/24h,是本病之特征。  

3、尿醛固酮:常高于正常(10μg/24h)。但尿醛固酮排出量受许多因素影响,测定时应固定钠、钾的摄入量(钠160mmol/d,钾60mmol/d)。并反复多次测定才可靠。当血钾严重降低时,尿醛固酮排出增多则不明显。对尿醛固酮排出量正常者则必须补钾后再测尿醛固酮、醛固酮分泌率或静脉血浆醛固酮,若增高则有诊断价值。  

(三)唾液中的钠/钾比  

正常<2.0,<1.0时即应疑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四)某些特殊试验  

1、钾负荷试验:在普通饮食条件下(每日钠160mmol,钾60mmol),观察1周,可发现钾代谢呈负平衡。继之补钾1周,每日增加钾100mmol,但仍不能纠正低血钾症。而其它原因所致的低血钾者,血钾却有明显的升高。

2、食物中钠含量改变对钾代谢的影响低钠试验:正常人当食物中氯化钠摄入少于20~40mmol/d,1周后,尿醛固酮增高,尿钠降低,但尿钾不降低。但在醛固酮增多症者,由于继续贮钠排钾,则尿钠降低,原已增高的醛固酮不进一步升高,而尿钾也同时降低。尿钾降低的原因是由于尿钠降低,限制了与钾的交换。高钠试验:对病情轻、血钾降低不明显的疑似醛固酮增多症病人,可作高钠试验。每日摄钠240mmol,共1周。如为轻型醛固酮增多症则由于大量钠进入远曲小管并进行离子交换,使尿钾排出增加,血钾将更降低。对严重低血钾的典型病例不应作高钠试验,以免加重病情。钠摄入量对肾素和醛固酮的影响。  

3、螺旋内酯(安替舒通、Spironolactonum)治疗试验:此药可拮抗醛固酮在肾小管中对电解质的作用而改善症状,但尿醛固酮排量仍显著增高。方法是每日分3~4次口服安替舒通300~400mg,连续1~2周以上。患者服药后血钾升高恢复正常,血压下降至正常。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结果与醛固酮增多症相同。  

4、血浆肾素活性测定:正常人血浆肾素活性(当每日钠摄入量为200mmol,站立3小时)为3.2±0.5mμg/ml,每日钠摄入量为10mmol,站立3小时则为17.6±0.9ng/ml。醛固酮增多症时无论在高钠还是低钠条件下,均有明显降低。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者则均明显增高。故可依此来进行鉴别醛固酮增多症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正常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的意义相同。其正常值平均26±10pg/ml,立位加速尿激发后平均增加45±38。醛固酮增多症时下降,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时上升。

建议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 正常值 检查费用 临床意义
尿常规 pH5~7;比重(SG)1.015~1.025;蛋白质(PRO)阴性;葡萄糖(GLU)阴性;酮体(KET)阴性;胆红素(BIL)阴性;亚硝酸盐(NIT)阴性;白细胞(...详情>> 3-15元/项

1.pH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和肾脏的调节功能。减低见于糖尿病、痛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增高见于频繁呕吐、泌尿系统感染、服用重碳酸盐药、碱中毒。

2.比重参见尿液一般性状检验。

3.蛋白质阳性见于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以及摄入药物(如奎宁)、磷酸盐、消毒剂。尿pH大于8时,尿蛋白检查可出现假阳性。摄入大量青霉素、尿pH小于4时,则可出现假阴性。

4.葡萄糖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后期等。摄入强氧化剂药物可出现假阳性。服用维生素C超过500mg/L,可出现假阴性。

5.酮体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饥饿、妊娠剧吐者,以及摄入L多巴、甲基多巴等药物。

6.胆红素阳性见于肝细胞性或阻塞性黄疽。摄人酚噻嗪等药物可出现假阳性。摄入维生素C超过500mg/L、亚硝酸盐、大量氯丙嗪,可出现假阴性。

7.尿胆原阳性见于溶血性或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时为阴性。摄入磺胺类药、维生素K、酚噻嗪等可出现假阳性。摄入亚硝酸盐、对氨基水杨酸可呈假阴性。

详情>>
大生化检查 因为检查项目太多,在这里无法一一列举,比如一些血糖65-109mg%,尿素氮男3-20mg%,女3-20mg%,肌酐血清0.59-1.54mg%,胆固醇84-250m...详情>> 200-300元

异常结果当血液中HDL含量高时,血脂及血垢的清运速度大于沉积速度,不但不会有新的血脂沉积,连早已沉积的脂质斑块也会被逐渐清除,血管越来越干净,血流畅通无阻,大量的HDL进入血管内膜及内皮细胞,修复内膜破损,恢复血管弹性,心脑血管病变几率就比较低;当HDL含量低时,血脂及血垢的清运速度小于沉积速度,血脂增高,沉积加快,硬化逐渐加重,病变必然发生。

需要检查的人群如无特殊情况,任何人都行。

详情>>
唾液钠/钾比值 唾液钠/钾比值>0.5。 详情>> 18-30元

唾液钠/钾比值降低:<0.4,见于醛固酮增多症。

详情>>
盐水输注试验 本试验中正常人血中肾素、血管 紧张 素、醛固酮水平降低。 详情>> 45-60元

异常结果: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特别是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分泌瘤病人,高钠对醛固酮分泌无抑制效应,血浆醛固酮水平不被抑制。

2、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可出现假阴性反应,即醛固酮分泌受到抑制。

需要检查的人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疑似的相关症状者。

详情>>
唾液醛固酮 15.0~39.8pg/ml。 详情>> 17~57元

降低:见于艾迪生病、死胎、流产、恶性葡萄胎、18-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症、18-羟化酶缺乏症等。

升高:见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17-α羟酶缺乏症、多囊肾、肾上腺皮质癌、肾素分泌性肿瘤、多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详情>>
低钠试验 正常人食物中氯化钠摄入少于20 ~40 mmol/d,一周后,尿醛固酮增高,尿钠降低,但尿钾不降低。 详情>> 10~20元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简称原醛症)是由肾上腺皮质病变致醛固酮分泌增多所致,属于不依赖肾素-血管紧张素的盐皮质激素过多症。

异常结果:原醛症者,由于继续贮钠排钾,则尿钠降低,原已增高的醛固酮不进一步升高,而尿钾也同时降低。尿钾降低的原因是由于尿钠降低,限制了与钾的交换。

临床症状有三类:

1. 高血压患者都有高血压,且出现较早,常于低血钾引起的症群出现之前4年左右即出现。一般为中度升高,舒张压升高较明显。

2. 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1)神经肌肉软弱和麻痹: 一般地说,血钾越低,肌病越重。劳累、受冷、紧张、腹泻、大汗、服用失钾性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速尿)均可诱发。往往于清晨起床时发现下肢不能自主移动。发作轻重不一,重者可波及上肢,有时累及呼吸肌。颅神经支配肌肉一般不受影响。发作时呈双侧对称性弛缓性瘫痪。

(2)阵发性手足搐搦及肌肉痉挛: 见于约1/3的患者,伴有束臂加压征(Trousseau征)及面神经叩击征(Chvostek征)阳性。可持续数日至数周。可与阵发性麻痹交替出现。

3. 失钾性肾病和肾盂肾炎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高血压,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失钾性肾病和肾盂肾炎等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症状的患者。

详情>>
唾液钾 未刺激19~23mmol/L。 刺激后18~19mmol/L。 详情>> 10-40元

升高:见于囊性纤维变性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洋地黄中毒。

详情>>
血清醛固酮(ALD,ALS) 立位138~415pmol/L(5~15ng/dl)。 卧位27.7~138.5pmol/L(1~5ng/dl)。 详情>> 20~60元/项

增高见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并发腹水、肾病综合征和妊娠毒血症,摄人血管紧张素、呋塞米(速尿)、口服避孕药等药物,以及限制钠、钾的饮食。

减少见于醛固酮减少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以及摄入抗惊厥药、脱氧皮质酮、普萘洛尔(心得安)等药物。

详情>>
展开↓
收缩↑
醛固酮分泌增多可能的疾病
可能的疾病
伴随症状
就诊科室
好评医生

主治疾病:1

所在医院:1 1

主治疾病:1

所在医院:1 1

主治疾病:h

所在医院:h h

主治疾病:h

所在医院:h h

主治疾病:

所在医院: